01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长成大人?
十月怀胎,满怀喜悦地迎接一个小生命的到来,随后是长达数十年的养育之路,这对于女人来说,是否会衡量付出与所得,是否会产生后悔心理?
以色列社会学家奥尔纳·多纳斯(Orna Donath)曾做过一项研究——后悔成为母亲的女性。
多纳斯访谈了以色列23个后悔成为母亲的人。她们的岁数从26岁到73岁不等,其中5人甚至已经做了祖母。虽然23人只是个小样本,但也体现出不论怎样的经济条件、婚姻状况、孩子情况……女性都有可能后悔成为母亲。
在多纳斯的研究中,这些母亲们依然爱孩子,只是幻想除去自己的母亲身份,重新成为一个不是任何人母亲的女人。
这个调研里的母亲清醒地意识到并担负起了育儿责任——无止境无暂停的责任,这正是她们的痛苦来源。
早前龙妈看《82年出生的金智英》,里面的故事无不戳痛万千女性成为母亲后的痛处。
影片中金智英和丈夫大贤结婚后,迫于长辈的压力,智英不得不先放弃工作生孩子。
大贤是个好丈夫,心疼妻子,然而,作者在描绘两人商量要不要孩子的场景时,大贤却表示:“我会好好帮您的。”
“帮”这个字,似乎代表着母亲承担着绝大部分的责任,而丈夫只是搭把手。
进入职场后,男同事由于不受怀孕生子的生理限制,总是比她晋升更快;
辞职在家带孩子去公园,一群上班族在讨论,羡慕全职妈妈可以用老公的钱悠闲地喝咖啡。
全职妈妈别人眼中,似乎是一件“享福”的事情,不用工作,只在家带孩子做做家务就行了。
偶尔也有听过“做什么不好,做家庭主妇,这不就是免费的保姆吗?”类似的话语。
女性放弃事业回归家庭,面对的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的指责。
出入职场和家庭,这是女性的和男性共同的自由选择,但现在,依旧有大部分的女性无法选择。
02
中国的全职妈妈有多少?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显示,在有0-3岁孩子的18-45城镇女性中,有过职业中断经历的比例为35.5%,其中67.2%是因为结婚生育(照顾孩子)。
此外,还有28.9%的人目前没有工作,其中98%是为了照顾孩子。
数据来源:界面新闻&数据线
前不久,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就针对于全职太太发表了一些言论,让人印象深刻。
她拒绝自己的学生——全职太太的捐款,极力反对她的学生当“全职太太”。
张校长的立场是千辛万苦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作家庭主妇太可惜了。
网络上顿时掀起对全职主妇的“讨伐”:懒惰,依靠男人;如果志向是家庭主妇,当时就不该去上大学,抢占教育资源等等。
可见,大众对女性的社会角色的期待仍然很高:读书是为了改变命运,不是为了结婚后依附男人,围着孩子和男人转。
于是,我们看到的职场妈妈,一般都打着两份工,上班,下了班到家接着“上班”。
当一切都要自己上前,不能有差池,可以想象作为母亲的她们有多心力交瘁。
03
相较于婚前恋爱时的浓情蜜意,女人生子后,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对婚姻也是一种考验。
然而,女人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和义务,除了劳累不说,还得不到肯定、支持,尤其是有着大男子主义思想的,觉得这一切都是妻子应该做的,自己才是家里的顶梁柱。
长期处于负面抑郁情绪的女性,也让婚姻也因此渐行渐远。
日剧《坡道上的家》里母亲美穗,在长期的劳累,丈夫与婆婆的轻视下,陷入重度抑郁。
她的行为被忽视、被要求、被苛责,然而却没得到一点被理解与支持。
类似的“丧偶式育儿”在许多家庭都曾出现过,根源在于,很多男人女人步入婚姻,可并没有主动担负家庭责任的成熟心理,没有以“成人意识”面对家庭的经营和建设。
母亲的压力让女性产生深深的“被剥夺感”:自我的需求,成长的空间被剥夺,她们花大量的精力实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自我却被停滞在角落。
后悔做母亲成为绝大多数女性苦涩的心声。
04
“后悔作母亲”的女性多半是因为一时失望、绝望、悲观而产生的心理,可是,身为人母却有着更积极的意义。
演员马伊琍常在微博分享育儿知识,成为网友欢迎的“育儿博主”,她曾说过,“从不后悔做母亲,母亲让一个女人更加完整”。
母亲与孩子之间就像一棵大树的树干与枝丫,经由陪伴孩子成长,女性也开启了一段自我成长的旅程——使自己更为成熟,有坚强的人格。
那些曾在原生家庭受到的伤害,或许在有了孩子后,便能从中看到童年弱小的自己,鼓励着孩子,同时也疗愈着内在小孩。
善待自己,不苛责自己一定是“完美妈妈”;疲惫的时候来一些缓冲,周末把孩子丢给丈夫,去做个深度冥想,都是爱自己的方式。
你如何看待“后悔做母亲”这个话题呢?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写下你们的想法~
*本文部分图片、资源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