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竞争比过去激烈很多,但凡家里有个孩子父母的压力就小不了。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盼着孩子能考个好学校、将来找份好工作是中国父母的普遍心理愿望,如果孩子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估计父母做梦都能笑醒。但,如果孩子考上名校、又非要退学去读技校呢?
记得读书那会儿,“技校”这个词在老师、家长的嘴里多少带点贬义,经常听教导:“不好好读书,将来就只能去技校学门技术,混饭吃了!”的确,按传统的想法读技校就代表成绩不好,未来暗淡,但今天文章的主人公周浩却是一个特别的例子,他放弃北大选择技校,7年后给了父母大大的惊喜。
2008年,周浩参加高考,考出了660多分的好成绩,当年青海省的理科前5名中就有他的名字。原来,周家本来也算书香之家,父亲在深圳大学工作,他给了周浩很多学习方法的指导,再加上周浩自己努力认真,高考时正常发挥便轻轻松松跨过了名校门槛。但令人惊奇的是,他居然不想去清华北大!
原来周浩从小就爱拆机械、组装电器,家里能拆能装的东西都被他试了个遍,他特别讨厌注重学术理论的东西,喜欢实用性、操作性强的课程,所以当年填志愿他就跟父母家长起了冲突,他本想报另一所实用课程多的名校,但父母家长坚决反对,苦口婆心跟他讲道理,周浩只好妥协了,去了北大。
事实证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周浩在北大时,听理论课总是昏昏欲睡,时间长了,他越来越怀疑自己,甚至觉得喘不过气来。他想去上工科院的实操课,但因为不是本院的学生,没法上,想转院又很难。别人都羡慕他读了北大,他却很羡慕那些去了技师学院的同学,成天上网搜技校资料,做梦都梦见自己在机器上练习技术。
这样的日子持续一阵后,周浩感觉自己心理都出问题了,他怀疑自己可能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强,于是决定先休学,去打打工放松。打工虽然让他得到了社会锻炼,但一回北大他还是郁郁寡欢。他开始思考自己过去是否太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了,完全没有自我?于是,周浩决定彻底自我一回,不读北大了,凭着自己的高学历,选个比较好的技师学院读去!
可想而知,周浩的决定遭到了所有人一致阻拦,他好不容易说通了母亲,父亲又不肯,还是母亲出面劝,父亲才勉强同意。2011年,周浩拖着行李走入北京工业技师学院的大门,当时他的心情只能用欣喜若狂来形容。北大学子主动去读技校,这样的事很少见,很快就引起争议,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孩子是疯了,放弃大好前程,将来有他后悔的时候。
就连周浩的父母也抱着一点希望,盼着儿子能反悔。没想到7年后,周浩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课程后,学得特别开心,有事没事都泡在实验室里捣鼓数控机器,在之前没接触过数控技术的情况下飞速进步,成为学院里最出类拔萃的学生之一。
用周浩自己形容理想的话总结,他确实成了既有知识储备、又有专业实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这样的人才很多名企都青睐,纷纷向他抛来橄榄枝。但周浩觉得,学海无涯,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了解、深入研究呢。因此,毕业后周浩选择了留校任教,2018年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大赛获奖选手名单上,“机械类一等奖”名单上就出现了周浩的名字!
在此之前,周浩已经获得14年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冠军。如今的他不仅拥有了北京户口,还成为广大学生最喜爱的老师之一。可以想见,以周浩的才能,将来他必定会在数控技术领域有所成就,他放弃了顶级名校的光环,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路,看到儿子的变化后,父母也完全理解了他的选择,并且不再约束他,而是鼓励他继续在这条路上努力。
但笔者还是想说,周浩能“转型”成功是因为他本身就很出色。他具备了考上清华北大的实力,有实力,面前可选的路才会更多,所以支持如他一样个性化发展的同时,像他一样牢牢打下知识基础、用科学方法学习才是最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