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诚言呈语
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转发分享。
让老师跟学生做同一张卷子,谁会考得更高?
这场景,对大多数人来说,一般只会出现在梦里。
不过在我高二的时候,这种事还真发生过。
我们班的化学学霸,当时也不知道是哪根筋别住了,非得跟化学老师较劲。
上课就是不听讲,作业就是不写。
闹到最后,可能我们化学老师脸上也觉得有点过不去了,就和他来了一场全国化学奥赛的“巅峰对决”。
说实话,要不是他俩弄了这么一出,我当时都不知道化学还有奥赛。
这件事,最终以二人握手言和而告终。
至于到底谁的分高,也是多年后同学聚会时,学霸亲口承认了自己惜败。
虽说这件事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是个摇旗呐喊,坐看火星撞地球的角色。
但是我也一直在纳闷,那些在我眼里一头雾水,在老师眼里“显然成立”的试题,真让老师去做的话,他们能比学生考得分多吗?
你别说,最近安徽省蚌埠市的教育部门,还真这么试了一回。
一线老师“下一线”
前阵子,蚌埠市教育部门组织了一次教师岗位研修活动。
活动主要包括赛上课、赛解题、赛命题,和赛成绩四项。
所谓赛解题,就是按照小学毕业考试、中考、高考试卷的内容和难度进行命题,让教师进行测试。
等于是让一线教学老师,进一步“下沉”到考试中去,亲身感受大考。
结果高三数学理科的分数一公布,就透着一股尴尬的气息。
虽然有来自五河县一中的王老师,以141.5分的成绩被惊为天人。
但也有多所学校的老师,连及格线都没达到。
各所学校的平均分,从63.5分到129分不等。
除了民办高中之外,大多数集中在90分上下。
“这分数还能考上大学?”
这是很多人看到新闻后的第一反应。
一时间,对教师水平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甚至,还有人搬出了“差等生都去当了老师”的臆测,让不少人越看越心焦。
但我觉得,这也有点过于牵强了。
因为这件事,还真不能单纯地只通过分数去解读。
老师考试,“重在参与”
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简单来讲,就是老师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从而让他们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更多的是知识和方法的传授者。
这其中需要顾及的方面,小到重点解析,大到课堂效果,甚至还经常要涉及到学生心理的疏导。
概括地来说,正是古人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而为学生解题,只是教学工作中的其中一个“捎带着”的过程罢了。
所以,虽然老师在学生的眼里,都是没有解不了的题一般的存在。
但是真要系统地去做一套试卷,他们还真不见得就比久经考场的学生实战经验丰富。
这其实不必过度解读,更不必过分紧张。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老师带给我们的,是知识点的分解、逻辑的梳理、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经验的汲取。
而不是比样学样地跟着老师去解题。
这就像是在体育项目中,谁也没见过哪位教练的竞技水平,比场上的运动员还高。
但是再高水平的运动员,也都始终需要得到教练的经验点拨,是一个道理。
一个问题
一线教师的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见得就是教师水平不高的表现。
因为就像是上文所说的那样,“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但是从整体排名来看,你显然会发现一个问题:低分情况也不少。
坦白地讲,老师考试考不过学生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比学生分低得太多,那就需要反思了。
比如说在上面那份排名中,有两个人平均分考了63.5的,有一个人直接考了71的…
在150分为满分的情况下,这不仅离及格线还差着距离,甚至都不如卷面总分的一半高。
我们姑且认为,在不限考试时间的情况下,这些老师也都能做到满分。
但是真实水平能不能体现在卷面上,这本身也是考试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别忘了,考试所考察的,本身就是综合学业水平和能力,而不单单是解题那么简单。
如果真实水平无法发挥,那我们教给学生再多的解题技巧,也会事倍功半。
或许这一部分低分老师,真的需要反思自己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是否存在疏漏了。
写在最后
让老师参加模拟大考,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举措。
虽说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作为衡量教师水平的标准,而且公布成绩也不是为了让谁脸上过不去。
但这起码能让少数把精力放在非教学工作上的老师,回归到正常教学的本质。
毕竟,中考和高考才是学生的目标。
而非教学工作在这两道门槛的面前,更多的只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至少,在教学改进大刀阔斧了多年之后,也是时候让老师回归“考试分数”,让学生正视“一纸学历”了。
趣谈教育新鲜事,大型表情包工厂。
在这里,有故事、有观点,有逻辑、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