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期末考试,中小学生和家长是最关心的事情,谁都想孩子能考到90分以上,最好是考到满分。但是大学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日前,中南大学特聘副教授吴嘉在朋友圈发文怒怼学校教务办,内容被传到网络后引发热议,学校在1月14日也对记者作出回应,表示正在调查这件事。
吴嘉认为在考试后,学校教务办要求他改低学生的分数,因为学生成绩必须要服从正态分布。在吴嘉副教授看来,自己是一名老师,并不是学校考核的工具,他很喜欢这些学生们,而且学生答卷也不错,是不可能给低分的。
该老师还认为教务办不应该干预老师的评分,老师给多少学生90分以上,那是试卷本身的结果,而不是教务办划定的指标。
什么是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呢?
从概念上来说,就是一种概率分布的特殊表现形式,学生成绩需要按照分数段进行统计,要做到中等成绩占多数,成绩高的和低的占少数,以中等成绩为中轴,向两侧逐渐降低,这就是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
成绩正态分布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呢?
该老师认为是学生考得都很好,就应该给很高的分数,实际上影响成绩表现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试卷本身的难度和区分度,如果一张试卷都是基础性试题,没有任何区分度和难度,考试成绩自然也都是非常高。
另外,影响成绩正态分布的因素还有评卷老师的标准,如果一张试卷大多数都是主观性试题,那么老师给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老师主观因素影响的,可以给90分以上,也可以给90分以下。
学校要求学生成绩正态分布,主要原因是成绩正态分布体现了教学和检测的科学性,是从教学和考试规律来要求的。而老师给高分有哪些目的呢?
普遍认为老师给学生高分主要还是为了讨好学生,为了让大多数学生满意,所以从出题到评分都没有考虑到正态分布的问题。
给学生高分,学生满意吗?
这是一个违反常规的答案,既然是考试,必然就会有竞争,而竞争的优胜者往往都是那些平时学习努力的学生,但如果老师给的都是高分,对那些努力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根本就没有体现出他们努力的价值和意义。
要知道这些平时考试成绩还会影响到本科生保研,这种毫无区分度的分数,对于优秀的学生并没有好处,学习并不是你好我好的事情。
据了解,吴嘉是中南大学软件学院特聘的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无线网络,软件工程,大数据等,他还是IBM算法工程师,IEEE会员,担任40多类SCI期刊审稿人。
对于这件事,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有人认为分数被改低的孩子怎么办?这会影响到保研的。有中南大学的学生直言,自己非常支持老师的做法。
但也有人支持学校,认为如果所有教授都这样给高分,学校就玩完了,老师的课程考核设计极不合理。
还有比较专业的网友认为,老师出题一定要有区分度,要保证大多数人都能及格,少数人拿高分,如果所有人都是90多分,试卷就没有区分度,学生之间该如何比较呢?也不利于选拔人才。同时,他也指出教务办要求直接改分也是有失公平的,最好是重新考一次。
也有人对考试成绩正态分布要求提出质疑,认为985大学都是严进的,学习成绩大概率都不符合正态分布,强制要求正态分布不合理,虽然可以通过正态分布选拔出保研人选,但同时也会制造不公平。
写在最后
考试成绩正态分布是平时教学和考试检测的基本要求,能有效指导教学和激励、选拔人才,这和什么水平的大学关系并不大,就算是清华北大也需要符合成绩正态分布,这和学生高中时代的成绩关联度不大,在新课程的学习上,大家都是零起点,也必然存在学习成绩区分度。
老师没有必要回怼学校的要求过分,而是应该反思教学和考试、考核设计的科学性,现在的成绩只是一个表象的结果,但这个结果很显然是没有基于学校要求的,所以才出现了矛盾。
在成绩已经出炉的情况下,学校教务办再次要求改分数肯定也是不科学的,成绩是严肃的,又岂能想改就改?
大概率也就只能保持现状了!说到底还是学校的教学和考核管理问题,老师没有做到步调一致,并非就是老师一个人的过错,而老师没有执行到位,也没有必要一味地去怼学校。
大家如何看待这件事?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