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一个视频上了热搜。
这段视频发生在幼儿园。视频里,一位穿黑衣服的家长怒气冲冲地把一个孩子一掌拍倒,动作之干净利落,没有一丝一毫地拖泥带水,我隔着屏幕都感觉到了疼。
据了解,原来是两个孩子在幼儿园起了冲突;两位家长正在协商处理,这位家长一时没控制好就出手打了对方的孩子。
社会正在惩罚无原则“护犊子”的家长
我读书的时候,老家的村里有一个“有名”的孩子。之所以说他有名,是因为从比他小的,到年长他几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怕”他。
他的妈妈经常对他说的一句话是:别怂,咱们不能被人欺负,别人打你就打回去;打伤了别人,我会付医药费。
他的爸爸也常说:不要怕别人,有我给你撑腰!
因此,这孩子一度“名震校园”。他总是对别人心怀敌意,甚至常常主动攻击别人,家长成了老师办公室的常客。
初中毕业以后,他的成绩也不好,去了一个技校。但是也没过多久就因为打架退学在家,从此再也没有继续上学。
成年以后,他找了几份工作,几乎没有做得久的:因为他经常和同事闹矛盾,甚至和老板唱反调,甚至发生了一次流血事件。
现在,年纪轻轻的小伙子,典型的社交障碍,在家啃老。他的爸爸妈妈悔不当初。
那么,不建议直接帮孩子“出气”,孩子在幼儿园受到了“欺负”我们该怎么办呢?
短期来看,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处理冲突
不主张大人介入,也并不是说孩子就要当一个受气包、吃哑巴亏;而是需要我们鼓励孩子自己去判断,去衡量“冲突”这件事本身,并自己去想办法、决定怎么做。
因为孩子们都是在吵吵闹闹中成长起来的,谁的童年没吵过架呢?
而孩子们之间的冲突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
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前一秒两个宝贝还在“掐架”,后一秒两个孩子就已经变成了好朋友,有说有笑,丝毫没有觉得自己吃了亏。
而以大人的眼光来看,无形之中就把很多冲突放大了。
所以,一般来说,对于偶然的“被欺负”,我们在处理社交冲突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定不要急着介入:先观察,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
让孩子学会言语上的拒绝:敢于大声说“不”,主动拒绝对自己有伤害的行为。
让孩子学会求助:当自己没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向周围的大人,老师或者家长求助。
事后情绪疏导:如果孩子有了不愉快的情绪,大人需要及时地安抚孩子的情绪,避免孩子受坏情绪的影响。
长久来看,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建立不被欺负的强大气场
但是,如果自家的孩子经常被欺负,基本处于“弱势地位”,我们就应该警惕了。
有研究发现,在幼儿的社交中,长期被挨打、被排挤、被讽刺的孩子,长大后更容易形成低自尊、没自信、没主见的性格。
而著名安全教育学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教授王大伟也曾说过,坏人就喜欢选择那些软弱的、遇到问题就吓傻了的孩子下手。
因此,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强大自身,避免受到欺负。
1、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一方面,孩子的自信心是被夸出来的!
不要一味地奉行打击教育,很多孩子自卑,是因为内心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
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经常地夸夸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有条件的话,我们还要支持孩子追逐梦想,学习自己喜欢东西,因为有才华的孩子自带气场,走哪都比一般人更自信!
另一方面,孩子的自信心也是父母给的。
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是爱她的,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她身后,随时都可以给他最强大的支持。
2、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
霍思燕在听说嗯哼在学校又被人打了的消息,又气愤又生气,但是她并没有很直接地支持嗯哼“打回去”,而是后来给孩子报了体育类的兴趣班,帮助孩子拥有强健的体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多陪孩子参加体育运动和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体质,还可以和孩子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3、家长做好表率作用。
孩子都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和认知的,而爸爸妈妈就是他们直接的模仿对象。
除了坚定地给孩子爱的支持以外,我们也要用实际行动来保护自己。当我们面对不公平待遇时,要坚守原则,既是为了自己,也是在为孩子做好榜样。
4、教孩子处理社交问题的方法。
很多时候,孩子会发生冲突是因为不知道怎么办,而采用了错误的方式:因为他们欠缺人生经验。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待在孩子身边帮他解决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教孩子一些常用的处理问题的办法。
比如怎么样拒绝别人,怎么样和别人交换礼物,怎么样礼貌地请求别人帮助等等。
毕竟,我们让孩子变强大,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平等地和别人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