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家长“退群”了,虽然这个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但是影响却非常深远。
前几日,笔者身边一位朋友(暂且称呼为小陈吧)再次向笔者说到了这件事情,三杯淡酒、两盘花生,聊到了半夜,小陈家里有一位5岁的“小伙子”,刚好在小学阶段。
小陈说,其实他挺愿意帮自己孩子辅导功课的,毕竟自己的孩子自己不教的话,还能指望谁呢?在“家长退群”事情之前,老师每天都会给家长“三门作业”:
第一门作业:小陈的儿子会带回来一些老师下午安排的作业,要求学生们晚上拿回家做,然后家长批阅,第二天上课要带去。
第二门作业:家长会不定时在家长群里@所有家长,布置一些难度稍微大一些的作业,例如手工、劳动作业,这些作业孩子一般难以理解和记录下来,而且不容易独立完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和指导。
第三门作业:经常找家长开会,要家长带着孩子相互“座谈”、“学习”,或者经常去学校陪读,看看孩子学习状态,现场指导。
小陈说,这样的日子已经1年多了,自己早就习惯了这种与老师互动的教孩子方式。可是在“家长退群”事情之后,家长群就“沉寂”了,小陈说,孩子的学校出台了新规定,明确要求,今后老师不能够在家长群里给家长说话,也不允许用其他方式联系家长,除非是学生出现了严重的不合理行为,并且也只能单独用正式的电话方式联系,禁止使用微信等非正式方式与家长交流。
与此同时,小陈儿子的作业也开始大幅度减少,手工作业原来每周有一次,现在一个月才一次。原来小陈儿子晚上写作业要写到10点多,现在8点就写完了。
为此,小陈表示很担心,小陈叹气道:教育部又一“新禁令”全面推行,这次家长“真赢了”?为彻底解决“老师把越来越多的作业布置给家长”的问题,教育部出台新规定,要求严格按照“义务教育作业布置规定执行”,对于布置惩罚性作业和作业给家长的情况,要严厉查处。
小陈认为,现在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多关照一点,孩子带回家的作业在家长的帮忙下做得越漂亮,那么老师就越喜欢,久而久之老师也就格外重视这个“优秀学生”,这样一来,自己孩子的成绩才有进一步提升的可能性,这是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如果没有家长“作业陪伴”,将来孩子的学习究竟能成啥样子谁也不敢说。
小陈的这种焦虑,其实在很多家长身上都有体现,他们把子女看作是家里的未来和希望,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自己的孩子身上,宁愿自己现在辛苦点、累一点,但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的孩子成绩好一点,被老师多关注一点。
在这背后,其实是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老师是一种教育资源,在老师的有限教育能力范围内,每位家长都希望多占有一点,所以“配合老师”成为了家长们都“不得不”愿意做的一件事情。
然而,比起老师教育资源占有,另一种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性更为明显:学区房。笔者所在的城市里,初中20多所,但是优质的学区房初中只有4所。学区房的的威力可比老师要大得多,老师不关注最多是孩子在本班级成绩差一点,但学区房与非学区房的差别则是“自己的孩子有没有可能上优质高中”的问题,而优质高中和劣质高中的差别将直接决定你上清华北大,还是技校的未来。
不过,家长们也不用为学区房担心了,在“禁止作业给家长”规定全国铺开学之后,区房也将“全面取消”?种种信号来看,确实如此。
1、多校划片,直接让学区房失去了“黄金地位”。所谓的多校划片,是指在同一个小区,可以划分附近的3-4所学校,学校配比不再具有唯一性,即便是买了学区房,将来孩子能上哪个学校,还需要靠运气。确保了资源相对平衡。
2、学位制度,根据北京等城市部分区域已经执行的规定,一般6年一个学位资格,除了家里的二胎、三胎等之外,如果房子卖掉了之后,学位没有满6年,即便是买了房子,也无法上学。
所以,家长们还在为孩子担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