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叮当(爸妈进化论主笔)
最近,孙俪在微博说:最近等等有点不开心,而且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于是孙俪找了金韵蓉老师来和孩子画画,和孩子聊天,和父母聊天,才发现了等等不开心的原因。
原来,等等被人“比较”了。
等等告诉金老师,虽然爸爸妈妈从来不会自己和妹妹比较,但是家里别的人会,外面的人也会。
所以这个比较成了等等心里最重要的结,孩子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委屈说出来,于是开始剑拔弩张的捍卫自己,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孙俪知道等等不开心的原因后,很明确的告诉他:“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人,不需要和别人去比较,只和自己的过去比。”
“如果以后有人拿你和任何人比较,你只要认为自己比过去进步了,就自信的告诉自己,你没有问题。
是对方没有意识到自己错误的表达方式会伤害到别人,要相信自己,你也可以试着和对方沟通,这样的比较没有任何意义。”
孙俪还表示,自从这次聊天后,感觉等等整个人的情绪都变了,笑容多了,拥抱多了,胃口更好了,更愿意交流了。
很庆幸等等和小花有这么细心的父母,他们用细腻的爱,及时发现了问题,还帮等等找到了解决方法。
其实很多比较,是大人们的一种语言表达习惯,但他们不知道这样的习惯会给幼小的孩子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大人们口无遮拦的一句“别人家的孩子”,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孩子记住了,但是他们没办法为自己化解,最后就会变成负面情绪,慢慢积压,不断地在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中,就可能会变得越来越自卑。
父母的比较是对自己孩子的贬低
孙俪的这个微博引发了很多的人共鸣,不少网友纷纷在下面留言说,自己小时候没少过这样的比较。
也有很多初为父母在反思,以后再也不把自己家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了。
不断的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对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影响很大。
以前有个同事,总是独来独往,没有什么朋友,过年过节也不大回家,对此大家都很奇怪。
后来才知道,小时候每次他爸爸在辅导他作业的时候,总会说,你看你们班那个谁谁学习这么好,回到家里不用人辅导也能自己做作业。你看你,有人辅导还写的这么费劲。
他爸爸不仅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成绩,还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礼貌,你看你,见到长辈都不打招呼,你看谁谁多有礼貌,见到我都叫的。
他就是在爸爸没完没了的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中长大的。慢慢的变得自卑、孤僻、不喜欢说话。
同事说:“毕业后,他特地来到这个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就是为了摆脱父母。宁愿一个人在外地,也不愿回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我们耳边常听到的话,“别人家的孩子”成了想象的宿敌,也成了自卑的开始。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每个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树的本领来判断一条鱼的能力,那它终其一生都会以为自己是个笨蛋。”
而很多家长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却总是拿别人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不足做比较。
这样的比较,只要每次提及“别人家的孩子”,都是对自己孩子一次次的贬低,长期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使本来开朗的孩子也会变得内向自卑,孩子的积极努力得不到认可,长此以往,不孤僻自闭都难。
父母的否定处处给孩子设限
随意的在孩子间做比较,会让暂时处于劣势的孩子心中形成挫败感,不仅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还会给孩子本来的能力设限。
尹建莉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中讲述过这么一个故事。
尹建莉的一位同事,说她儿子不喜欢阅读,连故事书都不读,似乎对字莫名就有一种恐惧。
她同事为此很是发愁。同事知道尹建莉的女儿圆圆很喜欢阅读,就特别希望自己儿子能和圆圆认识,受些影响,也能喜欢读书。
于是有一天,尹建莉带着女儿圆圆到同事家里玩,同事的儿子比圆圆高了一个年级,看到她们来了很高兴。
她们刚坐下,同事就对她儿子说:“你看圆圆比你小两岁,人家已经读了好多书了,你以后也要多读些书,不能整天玩儿。”
这种比较顿时让小男孩很难为情。
孩子也是很要面子的,这样当着面对就把两个孩子做比较,会觉得很丢面子的。
她们走的时候,男孩子也出来送了,不料同事又当着她们的面对儿子说:“你看看圆圆已经把金庸的小说都看完了,回头我也给你借几本看看。”
男孩子有些迟疑的点了点头。
父母的初衷都是好的,同事也只是为让自己的儿子喜欢上阅读,所以想给儿子树立一个“榜样”。
但是,也许只是随口的这么几句比较,孩子却是接收了“我不会阅读,我不如人家”的信号,父母的否定,也给孩子的阅读设了限。
果真,过了一段时间后,同事唉声叹气的和尹建莉说,她租了金庸的书,但是她儿子就是不读,一本书三天看了三页,然后再也不肯往下看了。
用一个孩子的强对比另一个孩子的弱,用“别人家孩子”的好,对比自己家孩子的不足,怎么可能从心底打动孩子呢,而孩子只会越来越认为自己不会看书,他的阅读水平还是很堪忧。
如果你想让孩子做什么事情,应该恰当的对着外人流露出对他这方面的赞赏。而不是当着别人的面,比较孩子的不足。
孩子的进步,来自今天比昨天努力一点点
《道德经》里有一句话: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一个可以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1、尊重孩子间的差异
一个小男孩非常调皮,成绩也不好,为此,他妈妈经常被老师叫去谈话。
每次妈妈心情沉重地从办公室里出来,但在面对孩子时,她会假装高兴地说:
“今天老师表扬你了,说你今天比昨天进步了,你今天可以在位置上坐十分钟了,老师说你明天一定会做的更棒。”
就这样,孩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善意的谎言中考上了重点大学。从一个上课坐不住几分钟的小男孩,变成了名校里的高材生。
教育家马卡连科说:“尊重孩子间的差异,挖掘属于孩子自己的秘密武器,总比用别人的长处攻击自己强。”
2、肯定孩子的付出
时间效率管理专家张萌在一个访谈里说过,她从小身体就不好,全班几十个同学,但凡有人感冒,她必然感冒。
为了增强体质,她选择跑步,一开始最只能跑300米,已经是身体极限。但她妈妈鼓励她,只要每天比前一天多跑10米就可以。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每天努力比前一天多一点就可以。后来张萌成了学校里1500米和3000米的冠军。
所以家长不要总是拿自己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应该正确引导孩子拿今天的自己跟昨天的自己做比较,肯定孩子的付出,才是真正激励孩子的办法。
3、理解孩子是独立的个体
我们要懂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属于我们任何人,他只属于他自己。
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孩子,每一个孩子是都是独一无二的天使。
接纳和支持孩子独立的个性,帮助孩子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不断完善自己,不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才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作者简介:叮当,富书专栏作者,富书写作营学员,追逐梦想的文艺范宝妈,热爱生活中的烟火气,用阳光一般的心情,写有温度的文字,本文首发爸妈精读,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富书2018重磅推出新书《好好生活》
•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图片所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