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年做公益十多年
近日,一名获得“新时代好少年”金奖的上海高中生,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引起了网络热议。起因是德育副主任对这个公益少年的介绍明显不妥:
“15岁的王XX已经坚持做公益十多年……15年前他资助的孩子已经如愿考入理想的学校……”
What?15岁就做了十几年公益,那不是刚学会走路就开始做了?15年前资助的孩子,那就是刚出生就懂得去资助了?这怕生的是个哪吒吧……
根据详细可知,王同学从记事起就跟着父母一起做公益活动;而在他出生不久,父母就以他的名义资助了困难学生。
父母从小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格确实用心良苦,而以他名字资助也是爱心表现,但把这些经历说成“做公益十多年、15年前他资助……”就明显不真诚。这样的话出自德育主任之口,更显讽刺。
我认为王同学真的挺冤,他为大人的不真诚背了锅。其实,小孩为大人的谎话背锅的事还有很多。
青少年创新大赛造假
去年7月,2019年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小学组的一项获奖项目《C10orf6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功能与机制研究》引起人们注意。
这个“C10orf67”可是一个基因啊!小学生研究基因技术?在专业人士看来,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验操作,这都是研究生乃至博士水平的人才能做到,莫非又出了一个神童?
原来,这又是一个父母说谎孩子背锅的事件:获奖小学生父亲是某科研机构工作人员,他把自己团队完成的项目安在了孩子头上,可怜的孩子因为这个挨了不少骂名……
不诚实的后果有多严重?
成人的世界很复杂,一些人出于各种原因而说谎。
像上述两件事,大人可能都是以“为孩子好”为借口说谎,但他们想不到的是,自己的这些行为可能让孩子耳濡目染,认为小小的不诚实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做一个诚实的人,但真正切身体会到其中的重要性,可能要通过一些“试错”经历。可惜的是,有些人的试错可能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比如之前综艺节目“心动的Offer”中清华学生的简历造假事件。
何旻哲是综艺节目“令人心动的Offer”的一位嘉宾,由于其帅气的外表和清华研究生的学历光环,成为舆论热捧人物。没想到,在一众眼尖网友的发掘下,爆出何旻哲的简历在实习经历、成绩排名等多处都有造假成分。
最终,何同学承认了自己的造假行为,特别是其在四大会计事务所的实习经历是凭空捏造……这前后反差实在太大,令人唏嘘。
更加讽刺的是,何同学是清华大学法学院研究生,最高学府法学学生在全国人民面前公然造假,后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有HR在某乎上直接说:何同学可能一辈子告别大公司了……
不诚实的后果,可能是一次内心的悔恨,但也可能是一辈子的影响。
滑坡效应:说谎的科学事实
古人说: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心理学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说明,这句话说得很对。
学者们用“滑坡效应”来说明人们说谎的不良结果。
在一个关于说谎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设法鼓励测试者说谎,同时观察大脑中由说谎引起的情绪反应。结果表明,当说的谎越来越大,大脑做出的反应却越来越微弱。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开始说谎,当他说的谎越来越多乃至越来越大时,他心里会把说谎这事看得越来越正常自然。后果就是,他可能从此会变成一个不诚实的人。这和我们日常说的现象也符合。
我们常说,一个谎要用另一个谎来圆,结果是谎言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被拆穿为止。
滑坡效应指的就是这种现象:一旦你开始说谎,就会自然地越说越多,就像小球开始从坡上滑下,自身很难停下。
那些杀人放火的人,可能最开始只是想做点小坏事,但他们没能想到,自己就这样开始滑向道德的深渊。
所以,无论是说谎还是其他不道德的事,都应该从小处开始警惕,记住老祖宗的至理箴言: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欢迎关注@阿肯船长
我们一起收获新知,实践改变。
喜欢这篇文章可以给我点个赞吗?欢迎把好文章分享出去,一起做一个更诚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