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窗小记》中提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这首古诗写的就非常惬意了,说通过窗户去看外面晴朗的天气,会发现有很多美丽的景色在等着自己去欣赏。这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态度呢?宠辱不惊且十分潇洒自由。
有这样一位人物,24岁博士毕业,能够在知名企业拿到年薪154万的收入。怎么看都是当代一位优秀的人才,可是他却没有想想该怎么去培养自己一颗想得开的心。所以慢慢在高强度的压力之下,哪怕成为了优秀人才,最终还是选择从楼顶一跃而下。这不仅仅是当代人才市场的一种缺失,也是当代所有年轻人面对强压工作时都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故事的主人公名字叫做陈勤,从小就活成了别人家孩子的样子。陈勤出生于1981年,虽然家庭条件比较普通,但是父母特别注重孩子的教育,陈勤慢慢的被培养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好学生。1998年的陈勤还没有成年,就已经成为了福建省的理科状元,这并不仅仅只是学习能力的证明,同时也相当于在未成年的年纪就拿到了人生的第1份殊荣。
凭借着优异的成绩陈勤选择入校浙江大学,2002年陈勤又从母校毕业之后,然后又获得了出国留学的名额。来到了美国后,陈勤在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系也算是那种出类拔萃的好学生,不仅能够拿到全额奖学金,甚至还慢慢的获得了博士研究生的学士学位。可是要知道这一年陈勤也仅仅只有21岁,可以说这是一个学习方面的天才。但是学习好的孩子真的能够更加适应社会吗?陈勤就在工作中交了一个不太令人满意的答卷。
2005年陈勤在美国应聘了一个计算机技术经理的职位,但在美国众多的公司内部都实行着一个制度,叫做强制淘汰制。这个制度可以激发很多年轻人无限的潜力,但是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就是灵活性非常低。举个例子来说,第一季度每一位员工都需要拿业绩说话,如果这时候员工表现的非常优秀,但是这样的优秀不会带到第2季度里面去。如果第2季度员工的表现非常差,那么就会成为这家公司的淘汰名单中的一员。这种淘汰机制不会因为上一季度的表现,而做任何弹性的调整。只看这一季度内,这位员工所能够为公司创造的利益。
可想而知,淘汰机制之下的每一位员工所面临的压力有多强。陈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之下,觉得自己经历了太大的压力,最终于2019年9月份选择在高楼楼顶一跃而下。但是换一个角度来讲,陈勤如果拿着24岁获得博士毕业的好成绩回到国内发展的话,也许并不会因为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就选择草草结束自己生命。也许回到国内发展之后,陈勤会有不一样的选择和结局。但是话又说回来,人们在面对压力时,为什么就不能换个角度认真思考一下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