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富二代的命,却得了负二代的病

中产们,特别是北上广的中产们,总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自己的孩子必然超越自己。

自己已经中产,照这个趋势,下一步只能是贵族。

据说三代就能培养出个贵族,所以家族能否振兴,就看关键的下一代。

这种念头支撑着他们豪掷万金,给还是学龄前的孩子学高尔夫,学击剑,学马术等种种高雅的课程。

然而过不了几年就会发现,都没什么用,这孩子能上个大学就谢天谢地了。

不由得在夜深人静时暗自神伤,这孩子将来怕不是要啃老吧,真到了那一天,自己这点家当也不够啃啊。

这么一想,延长退休年龄也许是个好事,起码还能再给孩子赚几年钱。

这种对孩子期望值的断崖式下跌困扰着绝大部分的中产父母。

原因很简单,北上广的中产们虽然大都没有富一代的爸妈,只是个小镇做题家,但他们毕竟通过不懈努力来到大城市并扎下根,实现了阶层的跃迁。

他们认为这种人生路径是可以复制的:读书,上大学,上班,当高管。

所以他们竭尽全力为小孩创造更好的环境,为他培养各种能力。有了这样更高的基础,小孩怎么可能不成功?

但现实总对他们狠狠打脸。

我一个朋友,两口子名牌大学毕业,现任企业中层,工作稳定,受人尊敬。

偏偏上小学的儿子总被老师在家长群里@,每次都是告状,不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就是下课捣乱。

搞得两个人颜面全无,只能一次次跟老师道歉,说一定好好管教。

然而伤心总是难免的,孩子依旧在班里调皮捣蛋,成绩稳定在倒数五名之内。

说起来朋友这些年在孩子身上没少砸钱,最好的补习班,几万块的夏令营,各种各样的兴趣班,林林总总。

而且每天陪着写作业,读英文,背古诗,结局就是一切白费,精神上饱受折磨。

一见面朋友就对我们唉声叹气,说眼看儿子就快成为一个标准的废柴,到底是为什么?

自己和孩子他妈从小都是「别人家的孩子」,难道到了下一代基因突变了?

我们也只能默默听着,说不出任何劝慰的话语。

说什么呢?儿孙自有儿孙福这种话毫无意义,因为没有哪个家长真能就此放手。

谁不想一脸佛系轻轻松松说一句只要孩子开心健康就好,但一个长大之后不能撑起自己人生的小孩,真的是所有父母午夜梦回会直接吓醒的噩梦。

没错,小孩学习不行是否必然导致未来不行,也许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

但人生漫长,到处是坑。那些学习上不用操心的孩子,也总有让父母心烦的那一天。

我曾在篱笆上看过一个帖子。

楼主一路成绩好,老师的骄傲家长的自豪,后来进了一所很不错的985院校。

然而高考成了她的人生巅峰,此后就一路滑坡。

大学里放松自我不思进取,绩点惨淡,实习一般,也没考研,毕业后进了一家国企,做着小会计的工作,一晃就十多年过去。

后来结婚生子,老公工资也不高,勉强够日常开销。万一碰上用钱的时候,还得楼主父母接济。

长此以往,楼主父母不免有怨言,嫌她们俩不敢吃苦,不愿奋斗。

毕竟现在她爸爸成了他们家里最忙的人,晚上回来吃完饭还要忙工作。

人家爸爸曾是他们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是985。40岁还自学英语,从外地跳槽进了上海一家外企,一直打拼到现在。

所以她们家现在和一般人家反过来了,老人还在外企拼搏,年轻人反而在国企养老。

事已至此,也没办法,楼主爸妈这两年也放平心态了,唠叨的话逐渐从恨铁不成钢变成了家人平安也是一种幸福。

其实据我观察,下一代不如上一代好像是个普遍现象。

一代帅哥,球星贝克汉姆的大儿子布鲁克林,曾经是所有人都羡慕的小孩。

结果哥们一路长大,先是去了某知名足球队训练,看起来好像要走老爸的路,没多久退出球队,再没提过要踢球的事。

后来他爹亲自送他去纽约上学,去著名的帕森斯学院学摄影,学了一年,说想念家人,又默默退学。

看上去都没搞出什么名堂,今年突然在社交网站宣布自己求婚成功,他要结婚了。

纳尼?爸妈都是人中龙凤,亲爹21岁拿了联赛冠军,最佳球员,亲妈21岁加入辣妹组合,推出首张单曲,唯独这儿子,21岁靠结婚登上全球热门新闻?

当然了,小贝家的事也轮不到咱们操心。

只是想说,父母有钱,孩子再怎么败家还能撑得住。

广大中产们那点家底,那是真经不起折腾啊。

万一倾尽所有去培养,被全家寄予厚望的下一代,到头来只是一个不太顺遂的普通人,甚至还没有父母本人成功,谁能做到坦然面对?

有人又要搬出来网上的热梗,说什么人生分为三阶段,知道父母是普通人,知道自己是普通人,知道孩子是普通人。

可我一直想问的是,这个「普通」该如何定义?

中产们过的生活固然普通,那一事无成蹲家啃老的生活算普通吗?

所以中产父母的真实心理活动是:

他们能接受孩子过着比自己更好的「普通」生活。

他们绝不接受孩子过着连自己都不如的「普通」生活。

虽然后一种出现的概率似乎还更大一点。

朋友们,从这个角度看,阶层从未固化啊,因为中产们稍不注意就可能跌落到下一级。

你当然不能说这是个坏事,如果星二代都当明星,官二代都当官,学二代都继续考上好学校,那才是真正的固化。

正是存在无限的可能,阶层间的流动性从未枯竭,世界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

著名导演李安,拍《比利·林恩》之前去某个剧组探望了正在拍戏的儿子李淳。

在和儿子聊起最近生活境况时,李安眉头紧锁,对当时演艺生涯起步并不算顺利的儿子说:

对不起弟弟,你老爸把我们李家的好运气都用光了,父亲的运气那么好,你也许会一辈子都跟我一样努力,却得到我成绩的一半。

其实和李安一样,广大中产们能有今天的所谓成就,已经足够幸运。

就算这份幸运不再降临到下一代身上,也同样值得我们去爱我们的孩子,鼓励他们自立,为自己负责,努力为自己争取一个更好的未来。

说回到我那个朋友,痛定思痛之后,他的解决办法是:练个小号。

上次看他的朋友圈,已经发了一张老婆大肚子的剪影,配文是:新的希望。

衷心祝愿他这次希望不再破灭。

标签: 孩子 父母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