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研究专家舒伯说:“生涯发展教育不应只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是应该将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现有的课程当中。”
今天我们来聊聊生涯教育的实施策略。我比较赞同专家舒伯的观点,但在最开始让人有意识的前提下,还是要从四个不同的维度,一起探索相对合适的方法。
这四个维度分别是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家校联动以及社会合作。
1、找到学科背后的意义
一个新兴事物的出现,其实家长总寄期望于学校能不能教给他这样的想法,我认为第一反应如此实属正常,我也认为学校有义务也有能力去开展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
但本身这个课程的目的和内容,与探究和学习其他内容有所不同的是,生涯教育是影响每一个科目的。我认为这个内容在入门之时,师生都应该学习的过程。现在很多任课老师在面对学生时,是没有能力解答“老师,我为什么要上这门课?”这样的问题的。
生涯教育恰恰能解答这样的疑惑,帮学生和老师和谐共处。教育说到底是将前人的经验汇总,用最适合的方法快速将人培养,以至于相对减少探究所需要的各个环节。如果一个会生涯的老师从事教学工作,起码从认知上能和学生达成一定共识,规避唯分数论的方向。
例如,我们开展语文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口才,能帮学生正确使用汉语,理解其他知识和内涵,能培养美学意识等;而学数学是培养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是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将现象模型化,是将模型数据化等;
学化学是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结合,是将平衡理论和各类化学反应的表达等……这些都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有意识从知识的背后,将学到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思辨能力。
2、能够成为实践的课堂
生涯教育单独开设一门课,除了在启迪阶段,还有一个阶段比较关键,便是探究部分。生涯规划最终还是要自己去实践的,无论你规划的内容再怎么完备,最终的执行过程仍然是很重要的环节。
我比较希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记录和表演对于生涯过程的演绎,去尝试采访身边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的人,去找寻他人工作背后的艰辛与坚持,让他们了解职业背后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不同的职业不仅仅是表面上我们看到的样子,采访和体验,是比较好的了解方法。
3、家校助力,分工与协作
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很容易让一个孩子理解一个老师是怎样的。人类文明几千年来,学校的出现改变了很多知识获取的进度。我们一方面重视学校教育,一方面也应该理解在新时代的情况下,学校也有局限性。
我比较赞同学校和家庭双方应该共同协力,一起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学生去了解生涯,绝不可能只通过学校的课堂,家庭的因素影响也很大。我们时常在新闻里看到不同家世背景带给孩子的资源是不同的。
最近华为任正非的小女儿姚安娜出道引起了轰动,从这个现象我们也能窥探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影响,被认为是有多么的重要。
学校更占据优势的地方是,学校能汇聚很多的资源。家庭占据的优势是,家庭能有更多的影响。我非常理解很多地区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影响变得越来越小,尤其是常年住校的孩子,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家庭的点滴影响,都对孩子的未来发展,意义非凡。
学校和家庭能相互分工,一起帮助学生的生涯规划,才是最佳的方式。
4、社会合作
将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进入到社会开展工作,我比较鼓励社会也要对生涯规划稍有意识,起码是能够理解和尊重学校提出的一些诉求。未来的竞争,始终还是人才的竞争,你能多早支持一个孩子,就能在多远的未来,收获一个不可限量的人才。
社会中各个不同的行业都可以和学校建立密切的联系,最终形成学校的延伸,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也需要从学校获取人才,本就是一拍即合的事情,这样的协调工作,应该有共识。
很多企业和高校的合作是相对密切的,会有很多的校园招聘会,但是现在中学阶段和企业和各个机关单位还没有很好的合作,很多“进校园”的活动合理开展的同时,要让活动成为常态化的信息,让每一个孩子更有意识去理解这个社会的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