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时体重只有720克,相当于2个苹果的重量,住院期间经历了10余次的抢救,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里度过了整整119天……日前,早产儿“小星星”各方面指标达标,从罗湖医院出院,回到妈妈的怀抱。
|24周早产儿出生时仅720克,被下达病危通知书
5月15日,31岁的孙女士(化名)因不明原因宫缩早产,在罗湖医院产科诞下了男婴小星星(化名)。只在妈妈的子宫里呆了24周多的小星星,意外地早早来到了这个世界。
刚出生的小星星完全没有呼吸,也没有任何反应,身上的皮肤又薄又透,几乎能看得清一根根细如发丝的血管。
刚出生的小星星只有成年人一个巴掌大
孙女士因患有多囊卵巢综合征,较难怀孕,好不容易才盼到了小星星的到来。看着刚出生的小星星,尽管孙女士的家庭条件状况不佳,她和家人还是坚持要全力救治小星星。
情况紧急,小星星出生后立即收进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并下达病危通知书。
经诊断,小星星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并且多个器官发育不全,体重仅有720克,个头也只有成年人一个手掌大,手臂粗细跟成年人的一根手指差不多。
“胎龄这么小的宝宝很少见,他需要度过呼吸、感染、消化等多重难关才能够正常存活下来。”新生儿科主任刘杰波介绍。
治疗
经过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等紧急治疗,小星星的病情总算暂时稳定了一些。
经讨论后,刘杰波和医护团队为小星星制定了科学、严密的治疗方案。
新生儿科为小星星安排了专人专护,24小时关注小星的情况。为了避免感染,小星星使用的都是经过高温灭菌消毒“专人专用”物品。此外,医护人员还为小星星配备了先进的高频呼吸机、温箱等设备,在温箱中布置了一个模拟子宫的环境,帮助小星星恢复。
温箱内的模拟子宫环境
|医护人员悉心照料,助早产儿度过重重难关
刚入住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小星星的病情总是起起落落。由于肺部发育不全,小星星常常出现呼吸暂停。
一天夜里,小星星的病情突然急转直下,突发心率、呼吸骤停,需要紧急注射肾上腺素进行抢救。新生儿科护士胡艳艳回忆:“小星星在那天夜里就经历了3次抢救。那晚刚好是我们科方小燕护长护理总值,她一直寸步不离,直到孩子转危为安。”
治疗
帮助小星恢复自主进食和消化功能期间,小星星出现了喂养不耐受的情况。原本小星星的吃奶量已经逐步增加,因为喂养不耐受,只能回到最初的微量进食。
新生儿科采取持续泵奶的方式,一步一步帮小星星度过喂养不耐受难关。小星星能经口吃奶后,他们又采用“少量多喂”的模式,一边观察着小星的血氧饱和度,一边给小星喂奶。
“那段时间,我们每隔2小时给小星星喂一次奶。如果观察到孩子呼吸急促,就停止喂奶,让孩子休息一下,等呼吸缓解再继续喂,每喂一顿奶需要将近1个小时,一天基本12个小时都在给小星星喂奶。”新生儿科护士说。
因为疫情,小星星的爸爸身在香港,不能返深陪伴孙女士;病房对探视也有规定。为缓解妈妈的焦虑情绪,管床医生每天打电话给孙女士,告知小星星的病情,管床护士经常发一些小星星的视频,告诉她小星星的恢复情况。
直到现在,孙女士看到视频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依旧深有感触:“看到那时候的视频我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护士告知孙女士小星星的情况
随着小星星的情况一天天好转,新生儿科安排孙女士来到床旁实施“袋鼠式护理”,通过母婴接触,促进母子情感交流以及母乳喂养,为小星星的发育、预后打下良好的基础。
护士告知孙女士小星星的情况
每一个难关,小星星都凭着他顽强的意志,一次次被医护人员从生死边缘拉了回来。
从需要有创呼吸机到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再到鼻导管吸氧,在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小星星的情况逐步好转,不再需要呆在保温箱里。
|出院时愈后良好
各方面指标达标
住院期间,小星星经历了41天有创呼吸机、46天无创呼吸机支持,9次中抢救、8次小抢救。
9月11日,跨过了重重难关的小星星,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度过了119天后,终于能出院回到妈妈的怀抱。
出院时,小星星体重3185克,各方面指标达标,没有并发症,愈后良好,和小星星度过了119个日日夜夜的新生儿科医护人员都流露出浓浓的不舍。
出院后的小星星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和小星星、小星星家人合照
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和小星星、小星星家人合照
为了使小星星能从医院的专科护理平稳过渡到家庭护理,提高育儿技能,树立照护信心,在小星星出院后,孙女士通过罗湖医院互联网医院预约了延续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护长方小燕到小星星家中进行上门护理服务
新生儿科延续护理团队上门到家中作专业指导,解惑答疑,为宝宝制订个体化的生长发育管理方案,促进适宜的追赶性生长,给宝宝一生最好的开始。
据了解,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儿科由普通儿科病区、新生儿病区、儿科门诊及急诊儿科组成。承担辖区人群常见病及疑难病的诊治、危重病急救及多层次人员教学培训、科研等任务。编制床位67张,年门急诊量近10万人次,出院病人3000余人次/年,实行24小时门急诊制。
现有医生29人,护士43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10人,博士2人,硕士9人。为深圳市“罗湖区重点专科”、“深圳市青年文明号”、“深圳市青年文明示范岗”、“深圳市五四红旗团支部”。发表SCI文章7篇、期刊文章50余篇。
【记者】夏凡
【部分素材来自】罗湖医院集团
【作者】 夏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