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常用木桶效应来激励我们不要偏科,其实这是针对大部分学生,若是能在某个领域有卓越才能,偏科也并不耽误人生的发展和贡献。比如我国著名文学家钱钟书和季羡林,钱钟书的国文和英语成绩非常好,几乎能拿满分,但他的数学成绩颇为差劲,在1920年参加高考时只考出了15分的成绩,最后清华大学的校长看中他的才能,破格将他录取。
而季羡林的数学成绩比钱钟书还差,他在1930年参加升学考试时,数学成绩竟然只有4分,不过季羡林先生还是勇敢的填报了清华大学的数学系,招生负责人看过他的国文成绩后还是打算破格录取他,但要求他学习八年的数学,即用4年补之前的知识,用4年学大学的知识,不过最后季羡林拒绝了,直接转入了文学系。
但在民国的文学大家中,季羡林的数学成绩并不是最差的,因为还有个臧克家在参加青岛大学的入学考试时考出了零分的成绩,不过校长看中他出色的文学能力,最后还是将他破格录取,所以才成就了一个现当代的文学家和诗人。
臧克家出生于1905年,是山东潍坊人,臧克家出生在一个书香世家,家中的曾祖父、祖父、父亲等都是文化人,所以家中的文化氛围浓郁。在臧克家的印象里,他的祖父是一个严厉的人,总是不苟言笑,但只要一朗诵诗,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一样,浑身都是柔情。
他们家的春联是自己所写,通常是祖父下笔,臧克家在一旁辅助,所以耳濡目染下,臧克家很喜欢古典文学。但不幸的是,臧克家的母亲去世得早,在他8岁那年就因病离世了,少了母亲的管束之后,臧克家经常有机会跟周围贫苦人家的小孩儿一起玩,所以他从小就知道农民百姓生活的艰辛。
1917年,臧克家在村子里面的小学读书,他从小记忆力就很好,显示出了过人的文学天赋,当时别的同龄学生连一篇完整的古文都背不出来,而臧克家能张口诵出60多篇古文,比如《陋室铭》、《滕王阁序》之类的文章,实在让人惊讶不已。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当时臧克家正在上高小,因为受到新思想的影响,所以臧克家的眼界和见识都有所拓宽,这为他作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臧克家的数学成绩总是让老师感到忧心,但他的国文成绩又让国文老师骄傲不已,在国文老师的鼓励下,臧克家积极向上《语丝》周刊投稿,最后被采用,这让他受到很大的激励,从此在诗歌创作上越走越远。
1930年,臧克家打算报考青岛大学,周围人都劝他好好考虑,因为大家都知道他的数学成绩是什么水平,于是建议他凭借文学才能直接到报社找个工作,但臧克家还是想要试一试,所以毅然参加招生考试。
只不过他对数学真的有心无力,所以在考场坐了半天,最后还是交了白卷。而国文的作文题是二选一,一个是问报考青岛大学的原因,一个是《杂感》,臧克家选了后者,但也只写了一首诗,总共28个字,不过内容惊艳,校长闻一多看过之后直接决定录取!他对臧克家这个学生很满意。
臧克家受到闻一多的影响,在文学上获益匪浅,后来他还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这是经作者允许后改版的题目)一文,用来纪念闻一多,这篇文章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教材。2004年,臧克家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