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道题目被老师打叉,错在哪里?网友观点很多

数学是严谨的,但也无法束缚住绽放的思维火花!

题目被老师打叉

这道题目经过学生的仔细分析,得出的结果与答案一样,但是仍然被老师打了叉。到底是结果重要,还是过程重要,这么重要的哲学问题竟成了大家讨论的主题!

题目如下:

张涛家去年平均每个月用水8吨,全年消费一共480元。每吨水多少钱?(7分)

学生过程如下:

480÷12=40元

40÷8=5(元)

答:每吨水5元。

结果与答案是一样的。但是却得了个红叉,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错误分析:

1、平均的理解错误

虽然结果仍然是5元每吨,但是因为题目中平均每个月8吨水的条件,使得解题时,需要先考虑一共用掉了多少吨水,再算出每吨水的价格。解答过程如下:

8×12=96(吨)

480÷96=5(元)

这样的解答过程才是正确的。

此种分析方法对平均的分析理解把握得非常准确,但也没有完全得到众人的支持。

2、标准答案

老师手上有标准答案,评改的时候以题目的解题思路作标准,从而给学生判为错误。

这种经历,我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当时自己也同样是如被打叉的解法一样做题,老师打叉后想找老师理论一番。结果被老师一句话驳回:“过程错误!”

但这个过程错误,往往会给我们留下很多困惑,究竟哪里出错了呢?

480÷12=40元,先算出每月花费了多少钱,这个多少钱也同样可以认为是平均每月花了多少钱的理解,而40÷8=5元,就得出每吨水多少钱的结果。这个解题过程也是正确的呀!

所以,这种思路的错误究竟是不是错,也很难给予正确的界定。但是,学生没有写出每一步的分析理解,所求的数量关系,定然是不充分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不要期望阅卷老师大度

诚然,这道题目先算平均每月用了多少钱没有问题,但是在考试过程中,阅卷老师是有标准答案的,学生不能把自己的分数赌在阅卷老师的大度上,给我们的解答通过加分。

你不知道阅卷老师当时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是精神充沛还是精神疲惫;不知道阅卷老师思维开阔,还是思维局限……

将希望寄托在阅卷老师手下留情上,有太多不确定性,那就只好调整我们自己的思维应对这种考试的标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记忆师雷鸣观点

我个人认为,老师之所以给打叉,虽然标准答案是有一定原因的。老师并不是不知道可以用平均每月多少钱的思路解题,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恐怕都会很自然地用每月多少钱,再求每吨多少钱来思考。所以,老师给学生打叉,恐怕是最后一种用心:不要把自己的分数寄希望于阅卷老师!

其实,无论是哪种思维,都会受到大家的质疑。不是质疑老师思维固化,就是质疑学生马虎,甚至是质疑标准答案的不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试卷上一直有选择题,而在考场指导上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答题技巧,什么“三短一长取最长”之类的方法,小学生说得比成人还溜!各种秒杀技巧,不需要读懂题目就可以解题……方法可谓是层出不穷,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琢磨投机取巧,实在是违背了我们教育的初衷。

今日话题:对每吨多少元的这道数学题目,您怎么看?

标签: 数学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