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票选出了“人生十大遗憾之事”,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未能珍惜年少考入好大学,以致此生碌碌无为。
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后才会知道,读书,是唯一一件靠努力就能改变的事。
“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这句话,当时听来或许不以为然,直到步入中年,才猛然惊觉我们的人生,真的是从那时候开始,拥有了不同的走向。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哪一刻让你觉得读书很有用?
大家的答案都充满了遗憾。
有人说,看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可人力资源经理说,他们只招双一流大学毕业的学生。
还有人说,因为没有学历只能进厂打工的时候,特别后悔之前没有好好读书,于是又回去读书了。
常听到有人说,学历比能力更重要,可是,学历是好工作的敲门砖,连门都敲不开,怎么去证明你的能力呢?
北京卫视《向前一步》曾报道过一个85后的街道书记李建忠,他是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博士,毕业之后,到了北京昌平区城南街道工作。
街道办的工作,看上去似乎没有那么“高大上”,但其实,每年都有很多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来竞争。
去年,一份浙江余杭区的招聘公示在网上火了,这个名单里有8个岗位,来自街道办事处,而应聘者清一色是来自清华北大的毕业生,而且都是硕士或博士。
很多网友为名校生“放低身段”而感到惋惜,但其实,余杭区面向“清北”引才时,当地都会先以事业编制,解决毕业生身份问题。
即使不以事业编进入,他们也可以成为年薪制的政府雇员,待遇丰厚。
博士学历的中级雇员,年收入约38万元、硕士约为35万元,此外还有数万元的各项补贴。
最近特别流行一个词“内卷”,可能顶尖学历的人才,也要花费巨大的力气才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可想而知,未来社会,留给低学历者的生存空间会更小。
并不是所有高学历的人都能找到好工作,但是要想找到一份体面又高薪的工作,学历是不可或缺的。
“读书无用”的观点由来已久。
早在春秋时期,孔子的得意门徒子路就曾说:
“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到后来,十年浩劫期间,以张铁生交白卷上大学为高潮,那些年“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语,不学ABC,照样干革命”,成为广大青年的口头禅。哪怕改革开放后,这样的思潮依旧没有熄灭,当时最典型的口头禅就是: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这样一股风潮,随着一个北大学子的出现而达到顶点。
“我是陆步轩,一个卖猪肉的。”
卖猪肉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北大学子去卖猪肉。20年前,一条北大学子街头卖猪肉的新闻火了,媒体竞相报道,路人纷纷围观,说着最刺耳的话:
“卖猪肉还用上大学吗?小学毕业都会卖。”
他们一边嘲讽着北大培养出了一个“屠夫”,一边嘲讽着“读书无用”。
在读书无用论拥趸者的案例里,更有两个“制胜法宝”。
一是比尔·盖茨,二是韩寒。
比尔·盖茨大三退了学,创办了影响整个世界的微软公司。
韩寒更是刚上高二就退了学,却赢了新概念,出了《三重门》,当了赛车手,还拍了卖座的电影。
他们叫嚣着:你看看,是不是社会经验更重要?是不是能力高于念书?
但他们不知道,这些故事只讲了上半段。
当年卖猪肉陆步轩,已经成为了一个身价过亿的老板,他们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就达到18个亿。
有记者问他,如果你现在回到北大,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读书可能不能够改变命运,但一定能改变思维。
韩寒也在后来解释,退学本就意味着失败,说明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并不值得学习。
而比尔盖茨,本就是考入哈佛的高材生,曾经在SAT(美国大学入学考试)标准化测试中拿下了1590分(满分1600)的好成绩。
他直言,我不鼓励退学,大学毕业生更有可能找到一份待遇良好的工作,赚到更多的钱。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民众收入与学历息息相关,大学毕业的青年工作者的工资与高中毕业生之间相差17500美元。
在国内,早在2011年中国的平均收入与受教育水平的关系就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者平均收入比高中文化劳动者有一个质的飞跃(超过2.5倍的差距)。
这些,他们都不会告诉你。
冰山一角之下,更深的部分藏在深不见底的海里,那里满是苦涩与遗憾。
有一部真人纪实片《穷富翁大作战》。
节目邀请一些社会精英,如上市公司CEO、富二代、律师等,在一周的时间里,去体验流浪汉、环卫工人等普通人的生活。
其中,让我感到很有意思的是:
几乎所有精英在体验之前,都持有一种盲目的自信。
他们认为自己即便是落入穷困,也可以通过能力、智慧改变命运。就像很多年前,老洛克菲勒说过的豪言壮语:
即使把我的衣服脱光,再放到杳无人烟的沙漠中,只要有一个商队经过,我又会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当他们真正一无所有时,才真切感受到资源匮乏的残酷性。
田北辰,父亲是香港一代裤王,自哈佛大学毕业后,创立了自己的服装王国,到今天,坐拥全球七百多家分店,在香港商界可以说是无人不识。
他信奉自由市场,淘汰了很多弱者,但如果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
节目里,田北辰变身时薪仅有25元的扫街清洁工,每天做9小时重复性工作。
每日生活费只有50元,住在不足15尺的“豪华笼屋”里。
早上六点十五分要赶到湾仔工作,凌晨时分唯有通宵巴士可以到香港岛,车费高达十三元,吓得田北辰感叹哪有那么多钱开支。
倒垃圾扫街毫不容易,原本要在八点半前清理十多个垃圾桶,过了大半个小时,才清理了两个。
本以为辛苦做足五小时后,终于可以吃午饭,却发现,除去开支后,身上只余15元,而15元在香港买碗普通热汤面都不够,只能到附近便利店买最便宜的三明治吃。
还不到两天,信奉“只要有斗志,弱者也能变强者”的田北辰就感叹道:
体力上很累,第二天开始就有点得过且过,如果要做一个月或者半年,我未必有斗志。
这两天,我只想着吃东西,完全没什么盼望,我什么都不想,我努力工作只是希望吃一顿好的。
我现在明白了他们大部分的想法,怎会计划下星期、明年、将来会怎样?最重要是解决下一餐。
然而,即便是如此辛劳的工作,却还有很多人在白班结束之后,再赶往另一个地方上夜班,否则白天赚的那点钱根本不够交房租、养活孩子。
节目接近尾声时,几天的体验让田北辰有了深刻体会:“这个社会正在极严厉地惩罚读不成书的人。”
从统计数据来看,从事低回报工作的,大多都是低学历、低技术水平。
没有知识、一技之长的人,除非中彩票,否则很难有机会翻身。
世界很残酷,但无论如何,对于绝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读书,依旧可能是往上走最快的捷径。
最后,送给广大“读书无用论”者一句扎心的话:
不是读书没用,而是你读的书没用;甚至是,你自己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