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父母在聊天的时候都会表示现在越来越不知道如何管教孩子,因为自己说的话孩子从来都不听。这自然会导致恶性循环,孩子不听话,父母情绪会失控,对孩子非打即骂,而在父母暴力的教育方式下,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反叛,亲子关系越来越疏远。
虽然很多父母都尝试着和孩子沟通,但是每次沟通的结果都不尽如人意。在父母看来,孩子总是对他们设防,所以自己怎么也走不进孩子的心里。但是在孩子看来,很有可能是因为沟通方式出现了错误,所以他们才不愿接受父母对自己的安排和要求。
比如孩子写完了作业想看一会儿电视,父母就觉得孩子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多写试卷或者多复习,而不是把时间白白浪费在电视上。而孩子则认为,看电视是自己放松的一种方式,况且作业已经写完了,为什么不能有一点休息的时间呢?
而当你看到孩子的玩具乱糟糟时,父母的升级想法就是:
为什么总是我在收玩具?
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在操心这个家,除了我之外没人再操心这个家。
然后觉得自己特别委屈,特别痛苦。
很显然,这样的亲子沟通根本不在一个频率上,所以在沟通下去也只是徒劳。
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父母说话声音的分贝越来越高,甚至会出现拳脚相向,而孩子作为弱小的一方,虽然没有还手之力,但也会通过大哭大闹或者拒不听话发泄心中的不满。
如果我已经忍不住吼叫了,那我该怎么办?
学会真诚的道歉
“妈妈打你也不是故意的,妈妈打你是为了你好,要不是你把那件事做得那么糟糕,妈妈也不会打你。”
这是真诚的道歉吗?其实,这只是推卸责任找到的借口罢了。你做错了,妈妈才会给你惩罚,这样的道歉,孩子感受不到诚恳,日后妈妈也很难做认识到改变力。
真诚的道歉,应该包含三个层面
1、表达自己的后悔
“妈妈昨天打了你,妈妈觉得特别的后悔。”
2、 表示出自己所承担的责任。
“妈妈错了,妈妈不应该打你,这是妈妈的修养不好,所以妈妈觉得很内疚。”
3)、妈妈要给出一个补救的措施
“下一次再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妈妈承诺不会再打你。”“妈妈陪你一块儿去公园玩一会儿好吗?”
这时父母不妨学习一条沟通定律——55387沟通定律,相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自己和孩子在沟通上问题。
什么是“55387沟通定律”?
它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是一条从职场延伸到家庭中的沟通定律。它由三个百分比组成,即55%+38%+7%=100%。
其中,沟通中的态度占据55%,占了一半还多;沟通时的语气占据38%,接近四成的比例;剩下7%才是沟通的内容。
这样的比例也是让有些家长觉得疑惑,沟通内容为什么才占7%的比例,难道内容不应该是最重要的吗?确实在有些家长看来,自己和孩子沟通的话题才是最主要的,希望能够通过和孩子的沟通改变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
这就很容易使家长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过于注重沟通的内容,而忽略了沟通的态度和语气。
但是换位思考一下,当有人对我们用一种不屑或者是轻视的态度沟通时,我们是否会有怨言,又是否会心甘情愿地接受呢,相信绝大多数成人都会摇头表示拒绝。
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感受,父母用什么样的态度和语气说话,孩子能够很明显地察觉到。
他们希望父母能够理解自己,能够尊重自己,而且都会在父母说话的语气语态上有所表现。所以态度和语气才是决定亲子之间沟通能否持续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沟通时,还没说话就已经板着一张脸或者是露出愤怒的表情。那么孩子必然会难以接受,因为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张温柔的脸,能够让自己感觉到父母的温度。
当父母不断的否定或者质疑孩子的时候,那么他们之间的谈话就不能称之为沟通而只能称之为批判。
孩子有的时候远比父母想象的要聪明,他们特别善于从父母的神情中捕捉父母的态度,所以如果父母呈现出来的是负面情绪,那么孩子自然而然也会陷入负面情绪之中,这必然会导致双方之间的沟通难以进行,因为父母的态度让孩子有了抵触情绪,无形之中双方已经成为了敌对关系。
我们当然承认父母是关心孩子的,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打着为孩子好的旗号去控制孩子,用高高在上的父母权威去压迫孩子,那么彼此间的沟通因为没有平等的基础,所以是很难让孩子真正接受,并且愿意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的。
作为父母,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许孩子有的时候确实会有一些让人激动的行为,但是父母也要做到先让自己有稳定的情绪,然后才能和孩子进行沟通。
因为这种良性的心理状态会传递给孩子,让孩子能够明白父母对他们是真正的关心,真正的爱,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的就会愿意和父母做朋友,自然也会和父母像朋友一样沟通。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其实并不难,只要父母能够注意自己的态度和语气,知道什么样的沟通方式是最有效的,相信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一定会有所拉近,让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沟通,愿意沟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