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贝豆育儿课堂(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俗话说:养娃无小事。
宝宝的安全问题无疑是每位父母最关心的内容。为了能让宝宝平安地长大,父母可以说是操碎了心。在宝宝安全的话题上但凡出现一丁点儿岔子,都会引发父母200%的紧张。
特别是随着宝宝的长大,影响宝宝安全的危险因素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看似安全的幼儿园,也被曝出不少对宝宝的伤害事件。
实际上,一直以来被称为“小社会”的幼儿园对宝宝的伤害远不止如此。两种幼儿园常见的“潜规则”让不少过来人都苦不堪言。
豆瓣8.8分纪录片揭秘:幼儿园变身“小社会”,远没有想象那么单纯
2004年,湖北电视台纪录片编导,独立制片人张以庆先生曾经拍摄了一部名为《幼儿园》的纪录片,在经过长达14个月的拍摄后,张以庆先生记录了在湖北某幼儿园中,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
如果只是单纯地记录了孩子们的生活,这部纪录片完全不会有现在的好评。它最大的亮点在于,从一个观察者的角度,客观地将幼儿园“社会性”的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这部纪录片中,父母能看到调皮的小男孩,为了提高自己在其他人心中的存在感,凶巴巴地指着同班的小女孩:“你别跟我在一起坐”。紧接着,同桌的小男孩也会模仿第一个男孩的“凶巴巴”,冲着女孩大声呵斥。
就这样,幼儿园的第一场“霸凌事件”就这么发生了。而这其实只是幼儿园“伤害事件”的其中一小部分。
张以庆先生在这部纪录片中,干净又直接地将孩子们之间的冲突表现了出来。让大多数父母意识到,幼儿园其实并非孩子一心玩耍的小天堂。只有提前了解到幼儿园的“潜规则”,孩子才能不在幼儿园活受罪。
幼儿园的这两种“潜规则”,就算孩子不知道,父母也要心里有数
潜规则一:存在语言暴力
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即使是刚到幼儿园的孩子,也会为了“刷存在感”而对一个陌生的小女孩进行语言暴力。最让人后怕的是,他们还会拉拢自己周围的人,一起对那个陌生的女孩表示自己的厌恶。
很难想象,这种语言暴力如果长期存在将会对受欺凌的女孩造成什么样子的伤害。
潜规则二:易爆发肢体暴力
在这部纪录片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一幕:
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趴在桌子上,另一个调皮的小男孩则是用手拍打着他的头。刚开始戴眼镜的小男孩一位是在玩耍,便做出各种鬼脸来回应男孩。
可男孩却是越打越来劲,戴眼镜的小男孩似乎不知道应该怎么应对,只能是通过假装睡觉的方式来试图逃避,希望男孩能在感觉到无聊后,主动停止打他。
相信父母在看到这一幕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心疼。在幼儿园的这个“小社会”中,如果孩子不懂得保护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朋友之间的游戏,什么是对自己的伤害,最终受伤的只能是孩子自己。
面对来自其他小朋友的欺负,孩子到底应该怎么回应
宝宝面对同龄人的“暴力”,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打回去”
一些急性子的家长压根看不得自家的宝宝受欺负,大都主张自家的宝宝打回去,哪怕不占便宜,起码也不能吃亏。
我们先不说孩子从一个“受害者”到“施暴者”这一个身份的变化,这些家长起码忽视了一点,如果孩子是一个“以牙还牙”的性格,孩子受欺负的事可能并不会出现。
●“忍着”
幼儿园阶段的宝宝,其实正是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受到外界暴力因素的影响,将会对他们的成长带来很大的副作用,甚至会影响到宝宝未来性格的养成。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教会孩子保护自己,远比“以牙还牙”有效得多
央视主持人王小骞曾经分享过自己女儿受到幼儿园霸凌的经历。在面对女儿不敢说出实话的情况下,王小骞首先对女儿强调了一件事:这不是告密。
紧接着,王小骞告诉女儿,如果下次遇到欺负你的小朋友,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开他,或者向老师寻求帮助。
王小骞认为,保护好自己是孩子在幼儿园生活的前提。特别是在这个儿童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的现在。只有在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孩子才能养成受用一生的好性格。
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并不能分辨出其他小朋友的哪些行为是游戏,哪些行为是伤害。这就需要父母在平常的生活中,教会孩子怎么在生活中保护自己免受伤害。
写在最后
你还知道宝宝在幼儿园会遭受到哪些“潜规则”的伤害吗,分享你的经历让我们为你提出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