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Lillian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妈妈”,学美留学常春藤培训主任。
她生了四个女儿,每个都是那么亮眼:老大在全美商学院排名第一的宾大沃顿商学院就读,老二就读于“全美第一高中”Phillips Andover,老三刚拿到顶级寄宿美高Phillips Exeter的offer,老四目前还在读6年级。
培养一个孩子可能是偶然的,但是三个都上了美国顶尖名校,并且还帮助了其他上千名学生录取了美国寄宿高中和前50美国大学,这就说明这其中肯定是有“诀窍”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一上来,Lillian就和笔者分享了她认为孩子们能进入名校的最大因素——兴趣和特长、以及学术的培养,以及三个关键问题:
什么时候开始培养兴趣爱好?
该如何坚持和取舍?
怎样平衡兴趣爱好的学术学习?
老大和老二
我的大女儿小时候在上海读体制内小学,中学进入某公办国际部中学,中间还去了一年美初,9年级前往寄宿美高米尔顿(Milton Academy),毕业时拿到了芝加哥大学、纽大商学院等不错的Offer,现在在宾大沃顿学院读书。
老二老三和姐姐一样,小学也是在上海读公立学校,四年级上国际学校,目前老二已在安多福就读,老三即将要到埃克塞特读10年级。
老三拿到了顶级寄宿美高Phillips Exeter的offer
兴趣培养这一块,从小就开始了,都是为了以后申请美高美本做打算的。
运动
老二老三的运动,培养进行得很早。她俩都是过敏体质,所以从小练游泳,到处参加比赛,平时的课外时间几乎都花在了游泳上,每周要练习十几个小时,周末还进行排球和网球的训练。
一直到8年级,老三决心放弃练习了8年的游泳,转向网球。我们讨论之后,支持了她的决定。最后在申请安多福和埃克塞特时,老二用游泳和排球作为专长去申请,老三用了排球和网球。他们两个的游泳在8年级时都达到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水平。
正在游泳的女儿
艺术
老二老三是双胞胎,兴趣爱好也比较接近,所以她们是一起培养的,比如学钢琴。
虽然我自己是做教育的,但每天陪练时,大吼大叫、摔琴谱,我一样也没落下。她们练一次半小时就完了,我吼一次晚上都睡不好觉。后来请了专业的陪练老师,效果才好起来。
之后钢琴老师移民欧洲,孩子们仿佛有了正当的理由,放弃了钢琴,转向了小提琴和中提琴。有了钢琴的基础后,她们学起来很快,经常能参加学校的演出。但练到后来,她们都觉得练琴模式和钢琴太像了,最后放弃了琴类的爱好,在艺术领域转向了舞蹈。
老二老三一开始接触的是芭蕾,后来觉得拉丁舞比较漂亮,就学了拉丁。有音乐基础,再加上喜欢,她们的舞蹈水平一直都是班上最好的,得到过上海拉丁双人舞的第三名,最后老三在申请美高时,将舞蹈作为自己的特长,提交了舞蹈视频,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并向招生办推荐。
跳拉丁的老二和老三
从三个女儿一路兴趣的培养来看,我总结了几个经验。
早期培养兴趣多试错
后期抓住长项不放弃
尽量及早开始
因为老大的很多兴趣都是在进入美高后培养的,比如排球和壁球,这使得她在10和11年级的时候特别辛苦,既要训练,又要学习,所以老二、老三我都让她们尽早开始探索各种活动。
不功利地尝试各种兴趣
除了上面提到的钢琴、小提琴、中提琴、舞蹈、游泳、网球、排球之外,老二和老三还尝试过声乐、画画等。
很多活动,纯粹是个人兴趣,并不是功利地为了申请美高或是美本。
有很多人问我,到底什么项目对申请最有用,我真的很难说,因为有的项目可能对孩子的成长有用,对申请没用;孩子的成熟度,需要一个个项目累计起来,并不是做了一个就能脱胎换骨。
老大参加了很多项目,拼命地练球,整个美高三年的暑假都排得满满的,这些都是她的兴趣所在,最后能够申请成功,只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对她来说,成长是更重要的事。学术成绩是重中之重
“宁做鸡头不做凤尾”
为了保持学术的优势,在小学阶段,三个孩子都是先在公立学校打好学术基础,到了高年级转到国际化学校,打好英语基础。
在国内的时候,三个孩子几乎所有课外时间都扑在了上述活动上,没有多做学术上的培训,也没有学奥数等,不是因为我们对学习不重视,相反,我要说:学校的成绩一定要好,这不仅是学生最大的本分,也是申请顶尖美高和美本最为看重的部分。
进到美高之后,尽管活动多,我们还是对孩子们的学术成绩提出了高标准。比如老大的11年级,将学习精力集中在学校的作业考试和报告上,还加入了一些额外的学术探索,例如暑期参加了政治学和国际关系方面的2个夏校课程,看了一些更专业的书籍,还有一些实习经历。
老二和老三
根据三个孩子之前的经历,要在学术上获得好成绩,我觉得重要的是培养她们自主学习的习惯,以及学会提问。
学会寻求帮助、解决问题,无论去美高还是美本,都是重要的技能。学习上如果有问题,一定要懂得如何求助,不能闷头自己扛。如果所有不懂的内容都问懂了,我相信学习成绩不会差。
参加学校活动的女儿
参加学校舞蹈表演活动的女儿
内容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爸爸真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