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大风浪中,我们常常学船长的样子,在狂风暴雨之下把笨重的货物扔掉,以减轻船的重量。——巴尔扎克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除了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之外,还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的经济条件,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生长的环境,大的社会背景,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才最终造就了每个人的一生。一个人,即使年少时的光彩十分夺目,但他最终没有得到什么大的成就的话,在世人眼中,他的一生也是失败的。
清华学霸张晓勇,17岁以近满分成绩考上清华,现在却当起了保安。在外界看来,张晓勇后半生的走向,无疑是与学霸这一称号十分不符合的。毕竟在人们看来,学习是一条能够改变人们命运的通天路。一个人能够考上清华,这便证明了他的智商远超普通人的水平。就是这样一个在年少时得到不少赞誉的人,却在毕业后一直走“下坡路”。
张晓勇自从开始读书以来,表现便十分的优异,每一次考试的成绩都很好。可以说,从小到大他就是其他人眼中的模范,他的父母也一直因此而骄傲。尤其是在一九九一年的时候,他以长沙状元的身份考上清华,成绩接近满分,消息传来,引起轰动。人们争相采访这个状元,他一下子备受瞩目,过往的经历全部被扒了出来,受到极大的赞誉。在外人眼中,高考成绩出来的那段时间,是张晓勇人生中的高光时刻,那个时候的他已然一副人生赢家的模样,每天都要发表自己的成功感言,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他踏上去学校报道的里程才结束。刚刚到达大学的他,除了学习什么都不懂。
一下子来到了繁华的首都,接触到了学业比自己优秀又比自己有才华的同学,张晓勇的兴奋感渐渐地压了下去。很快,他就发现自己不仅没有特长,最拿手的学习在这里也做不到拔尖。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了质疑,第一次感受到这么强烈的挫败感让他十分难受。即使后来他愈加努力地学习,也没有赶超其他同学。
就这样,张晓勇的大学四年生活平凡地度过了。毕业时,没有高中时的隆重,反而充满了忧愁。毕业后的他决定找工作,但是当时的政策有些特殊。选择就业的话有两种方案,一是学校与企业对接,进行分配,二是像现在一样,自己应聘。当时的清华人才辈出,张晓勇的成绩并不拔尖,所学的生物学也很冷门,工作不太好找。
在他看来,毕竟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学习了四年,不能够找个不对口的工作,这样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才能,还要从头学习新岗位的知识。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努力地在少数生物岗前奔波,但他并没有成功。为了找到工作,他接受了分配。当时的企业对于高级人才的需求并不多,生物专业更是凤毛麟角,他不得不做出妥协。
最终,经过一番波折,他到了一家日化公司,从事与自己专业毫不相关的客服工作。上岗以后,张晓勇发现自己每天的工作就是接听电话,记录信息等等机械的工作,不仅与自己的本专业毫无关系,还不怎么需要用脑。这样的工作内容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的,毕业于国内数一数二的学校,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做这样的工作。
除了工作内容的枯燥,职场中的社交、潜规则等等也压得他喘不过气。工作了五年后,他的父亲生了重病,趁着这次机会,张晓勇离职了。这份工作看起来虽然比较光鲜,坐办公室,但并不是他想要的。想到求学多年,一直没有花什么时间陪伴家人,他有些愧疚。辞职后他回到了老家长沙,因为没找到合适的工作,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也为了方便照顾父母,他成为了一名小区保安。
可能是因为从小生活于南方慢节奏的生活中,张晓勇不太适合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无法调整好不能实现抱负的心理。回到老家后,或许是家乡的烟火气抚平了他心中的愤懑,或许是父母的关爱让他渐渐放下了委屈和不满,即使是一个普通的保安岗位,他一做就是二十多年。清华学霸张晓勇,17岁以近满分成绩考上清华,现在却当起了保安。
直到现在,他仍旧做着一名保安。曾经,张晓勇的大学同学联系过他,试图帮助他。但不知道具体什么原因,他拒绝了好友的帮助。他满怀期待地选择了生物学,却因为时局的限制,不能投身于此。窝在一个保安岗位上,这么多年,那些遗憾和后悔可能早已在时光中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