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现场。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图
1月18日,在北京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发布并介绍了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北京市加强中小学体育 增强学生体质健康二十条措施》(以下简称“20条”)有关情况。
澎湃新闻注意到,制定《方案》的基本原则为坚持面向未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科学锻炼和坚持协同推进。其中明确,要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小眼镜”“小胖墩”现象反映的普遍性问题,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课外体育锻炼、扩大普及比赛活动为着力点,补齐师资、场馆、器材等短板,有效破解约束学校体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促进学校体育健康发展;要以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健康为目标,遵循青少年成长成才规律和体育运动规律,坚持因材施教的理念,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体化指导,切实增强全体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时效性,避免“应试体育”教育。
根据《方案》中的工作目标,到2022年,北京要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机制更加健全,教学、训练、竞赛体系普遍建立,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到2030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达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保持全国领先。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
“20条”中则明确,要增加体育课时,保证课外锻炼时间,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外各参加1小时以上的体育锻炼;要强化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结果应用,每年3月底前北京市教委将上一年度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结果向各区通报并向社会公示。
刘宇辉表示,推进新时代学校体育改革事关国家和民族的长远发展,同时它也是落实党和国家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体育所带来的好处和长处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健康发展所必须的。而对教育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门课,他希望通过对体育课程的改动、改革,撬动和推动全面的育人方式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真正推进德智体美劳五育并存,使学生们能成为更健全、更有用、更有持久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