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期马上就要过去了,对于高三的同学来说,一模考试可能是他们今年最重要的事情了
每每看到他们整军备战的样子,想起了当年的自己
不断地刷着一套一套的高考题
刷题有用吗?刷题是一个不断熟练的技巧和手段
刷题是否有用,最终取决的还是自己
但我看着他们刷题,想到的却是另一件事
前段时间,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储殷,在演讲时呐喊般地说出:
"女儿四年级的数学题,我不会做啊!"
这句话彻底揭开了中产阶级的面具,露出了他们被"教育军备竞赛"搞得疲惫不堪的面庞。
教育军备竞赛
储殷教授住在北京海淀区——全中国"考二代"最多的地方。
什么叫做"考二代",就是指那些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
储殷是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授,这样的名号和地位放在全国其它任何一个地方,都是标准的精英阶层。
但是这样的身份放在了北京海淀区,就显得有些稀松平常了。
因为在海淀区住着的都是各个大学里的学术精英。
他们后代的条件得天独厚,不仅继承了父母们优良的基因,而且接受着几乎是全中国最好的家庭教育。
每年高考,北大清华的录取人数,都是海淀区常年霸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感慨"考二代"们基因的优良。
但你并没有看到,海淀区风光的背后,"教育军备竞赛"的惨烈。
有人小学二年级学习小学四年级的知识,就有人小学四年级学习初中二年级的知识。
有人上800块一个小时的课外辅导班,就有人上2000块一个小时的辅导班。
考试考足球就报足球辅导班,考试考音乐就报音乐辅导班;
竞争的趋势愈演愈烈,最后才使得储殷教授发出这样的感慨:他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回到自己上学的时代。
之所以出现"教育军备竞赛"的现象,用储殷教授的话来说就是:
"考二代们的家长都知道,这个世界对于成绩不好的小孩有着怎样的惩罚。"
中产父母对于社会分层的焦虑
储殷教授说,教育的目的为了社会分层。
他说这样的话是有原因:
他本人就是通过接受教育,被分到了社会的中层,成为了一名"中产阶级"。
而且可能在他的求学时期,自己曾经班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最后留在了社会的底层。
所以他觉得,让孩子接受教育,再通过他们的成绩决定他们以后是在社会的中层还是在社会的下层。
储殷教授是中产阶级精英的代表,中产阶级不像上层社会的那部分人,有足够的能力的资源让自己的后代保持和自己相同的社会阶层。
又时常焦虑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后,成绩没有那么优秀,继续保证相同的社会地位。
在这种焦虑情绪的驱使下,只好竭尽自己所能,加大对于孩子教育的投入,哪怕是一场"教育军备竞赛"也只得咬着牙投入。
教育只是一种手段
教育的目的真的是为了社会分层吗?
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
教育在任何时候只是一种手段,但是它绝对不是一种目的。
社会分层的最本质的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它是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一种必须经历的形态。
当社会形态发展成熟,当社会的生产资料开始集中,就会出现阶级固化。
而只有阶级固化下来之后,其它阶层上升的通道难以流动,就只好靠教育这一条仅有的通道了。
所以,教育使社会分层的本质,还是教育使阶层的流动作用。
只不过当其它通道越来越难流动时,教育的这条通道就变成了唯一。
看上去好像是教育是决定社会阶层的唯一因素一样,其它的因素仍然存在,
只不过在现在这个阶级固化的社会,这类其它的因素可以小到被忽略不计。
如何看待教育决定社会分层
教育决定社会分层,看上去有点残酷,因为一种健康的社会形态是一种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实现阶层流动的社会。
教育决定一切,让人有些窒息。
但是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疼痛,我们这个时代的固化和高强度竞争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疼痛。
面对时代的疼痛,我们能做得无他,只有带着疼痛成长。
教育对阶层的决定性作用也是这样。
虽然我们只能通过接受教育来实现社会的分层,在各种焦虑与压力的刺激下,我们终归让我们的下一代接受了比我门更加优质的教育。
这也决定了,他们的将来会比我们更加优秀。
继我们之后的下一任社会接班人比我们优秀,肯定不是一件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