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细心的家长会发现,现在每个学科都在考察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从小学开始,各个学校对阅读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了。
曾有过一项对19年各地高考状元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了来自27个不同省份的40位文理科状元,其中一个问题是,平时在学习之外的娱乐活动中,最喜欢做什么?有80%的学霸都选择了读书。
就像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说的:缺乏阅读能力的孩子,会成为潜在的学渣。
还有全国语文教材总编温儒敏教授也说过:
阅读水平不过关,将来会有15%的孩子连卷子都答不完。
于是,很多学校和老师都会给孩子们列出一些书单,划定一定的选书范围,这让家长也觉得特别省心省力,有这样负责任的老师真挺好的,只要照着书单直接买就行了。不过,有的家长却对老师的推荐书单并不买账。
“老师推荐的书单我一本都没买。”家长会上,宝妈一句话让老师瞬间变脸
宝妈小楠已经是个10岁男孩的妈妈了,儿子升入三年级以后,老师在家长群里分享了一份书单,让家长监督孩子争取一个学期读完。
可小楠看过之后,果断地把书单扔一边,自己选了一些少儿读物,让儿子每天睡前读。
期中考试后的家长会上,儿子语文成绩不错,受到老师的表扬,不但考场作文写得通顺又有逻辑,而且平时的日记和作文都写得有真情实感,语言丰富活泼,比同龄人要强得多。
老师让小楠发言,给其他家长讲讲,是怎么让孩子的语文成绩只升不降的。
小楠不好意思地看着大家:“说实话,老师推荐的书单我一本也没买。”
此话一出,家长们看到老师的脸色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小楠继续说:“老师您别生气,我看老师推荐的书,都是大部头的世界名著,还有晦涩难懂的长篇小说,要么就是一些解放前老作家的老书,孩子都提不起兴趣。他们这个年纪,应该看那些生动有趣的,能抓住他们眼球的,贴近他们天性的专属儿童读物,所以我给孩子选的书都是‘闲书’、‘杂书’,孩子特别爱看,每天早早写完作业,就自己抱着读,根本不用我监督。”
听完这席话,老师也赞许地连连点头:“这是真正用心的家长啊!我们老师选书都是参考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不合时宜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她的书单。”
小学阅读究竟应该听谁的?为何宝妈会拒绝老师推荐的大部头书单?
其实,这位宝妈的考虑是完全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老师们的教学大纲通常是好几年沿袭下来的,没什么太大变化,推荐的书有些还是80后90后爸妈小时候读的那些书,有些过时,跟不上现在孩子们的阅读需求了。
更重要的,是小学阅读,应该是从孩子的角度上考虑,分析的:
1)年级升高,学习任务加重,时间减少
小学阶段是个爬坡的过程,年级越升越高,学习任务繁重,孩子能自由分配的时间很少,白天上学,晚上做作业就占据了大部分,留给阅读的只能是睡觉前一两个小时的空隙,读大部头的长篇巨著,不太现实,反而是特别适合短小精悍的短篇少儿读物。
2)养成阅读习惯最重要,读什么是其次
在小学阶段,不必非要让孩子们读那些宏大的世界名著,孩子们看不懂,也没兴趣,会觉得读书很枯燥乏味。很多老师推荐的世界名著,孩子一年也读不完三分之一,时间白白浪费了,还消磨掉了孩子的读书热情。
读什么是其次的,重要的是养成阅读习惯,培养起读书爱好,让孩子充实词汇量,训练语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阅读能力。
3)断断续续的阅读体验差
孩子保持专注的时间本来就短,平时又不可能长时间连续阅读,而世界名著以及近现代文学都篇幅很长,孩子只能断断续续地读,这种阅读的体验感极差。
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能让孩子一气呵成地读完,用不了几天就读完一本,完全明白书中讲的故事,还特别有成就感,愿意继续读下一本。
孩子选书不能瞎选,要选贴近孩子心灵的好书
给孩子选书,应该以短篇故事为主,选择具有丰富想象力,充满童趣,或贴近生活,符合孩子视角的书,让孩子读起来毫不费力,而且语言文字优美,笔触细腻,这样的作品才能真正打动孩子的心。
孩子最终会向经典转向,但不是在小学
樊登读书会上,樊登不止一次说过,小学生没必要一上来就读世界名著,对事情认知还没那么深刻,孩子怎么会懂得托尔斯泰的理论?怎么会了解雨果的社会背景?当然读不下去。
不如就听孩子的,从感兴趣的“杂书、闲书”入手,爱什么就读什么。当孩子对读书有了依赖,有了足够的阅历积累,自然而然会向经典转向,那都是上了高中大学以后的事了。
PS: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