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院与智慧学习研究院联合承办,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协办的“创新与变革:面向智能时代的教育”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于2020年12月6日在北京师范大学成功举办。未来教育研究中心将陆续推出文章,回顾论坛嘉宾精彩发言。
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在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发言
郑德林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未来学校研究院执行院长
Q:如何理解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如何?
目前尚没有人能够也没有人敢于对于未来学校、智慧教育给出一个完美的定义,因此今天的我们仍要不断探索、仔细推敲二者的概念。当我们思考未来发现其模糊难以界定时,不妨回头看看,从历史经验中总结推敲。我个人认为,未来学校即能够培养未来学习者的学校。在历史经验中,已经有伟人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的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未来的时代是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因此未来学校需要发展建立在信息化的基础之上,有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智慧教育。
我将从一致性、差异性两个方面说明二者的关系。
第一,一致性。未来学校仍旧是学校、智慧教育也仍旧是教育。学校与教育的价值与使命有一定的一致性。首先,无论是未来学校或智慧教育,都因学习者的存在而被赋予价值,二者都是为学习者的发展而服务的,这是二者的第一个一致性。其次,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的第二个一致性体现在二者对于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环境的依赖性,发展智慧教育、建设未来学校都难以脱离智能技术与数字化手段。
第二,差异性。二者之间的差异性关系不及一致性明显,但也能够归纳出以下两点。首先,未来学校是从学习者出发,以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学习者的全面发展、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而智慧教育,它是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甚至教育管理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因此二者之间体现出差异性。其次,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的外延也具有差异性,智慧教育的外延大于未来学校的外延。未来学校需要实现或追求智慧教育,然而未来学校却不是智慧教育的唯一场景,当未来的教育真正实现高度的智慧化时,或许不再需要学校,至少是不再需要传统的、我们习以为常的学校。
图|中国教育智库网总负责人郑德林参与2020中国未来教育高峰论坛之分论坛三“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右1)
再来谈谈未来学校与智慧教育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在智慧教育方面,受疫情影响,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模式、智慧教育等关键词被各界人士频繁关注。当前的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管理者与学习者自身都对智慧教育接受良好,并且当前发展智慧教育的政策环境、相关经费支持、乃至投入重视程度都空前高涨。但目前我们的智慧教育服务当下多于布局未来。多数是围绕现有的评价体系,加入一些技术元素。而未来的智慧教育,是能够随着评价体系的改革、随着教育真正聚焦到人的全面发展、聚焦到五育并举而作出相应调整的。
在未来学校方面,随着人们对当下学校的需求与当前学校的供给之间矛盾的加剧,未来学校的受关注程度也不断上升。基于对当下学校形态的不满,人们对于未来学校的展望、对于未来学校的构建、对于未来学校的追求实际上能够达成相对一致,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趋势,分别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学校形态的创新。在北上广等发达城市,已经出现了高度创新的学校形态,它们打破了人们对于传统学校的认知。这些学校可能仅仅是一个学习中心,或是其他场馆改造而来,这样的学校日益增多,各自都具有一定的发展特色。
第二,学校规划的创新。新建的学校,无论是新建的民办学校,还是新建的公办学校,都愿意用未来教育的理念,未来教育的框架为自身的发展进行规划、设计与定位,这是未来学校发展的一个明确趋势。
第三,学校改革的创新。当下,一些传统的学校,也有意愿按照未来学校的理念、未来教育的理念进行革新,以此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今年4月9号,未来学校实验计划阶段性成果《“未来路线图”实验学校发展指南1.0》(以下简称《指南》)发布,《指南》从五个方面对未来学校进行建构。第一,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育;第二,课程和教学的创新;第三,学习空间的重构;第四,测量和评价的建设;第五,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的融合。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的长周期项目提升自身。
注:本文文稿由未来教育研究中心整理,经发言者本人审核并授权发布。
来源:京师飞渡F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