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芦溪: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部的芦溪县,是一个人口只有30万的典型山区农业县,经济总量偏小、财政收入不足。纵然这样,该县在教育方面的支出却很“大方”——近三年来,每年的教育支出均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充足的财政投入支撑起了这个小县的“大教育”。

芦溪县把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连续多年县政府第一次常务会议的1号议题都是专题研究教育工作,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地优先保证、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待遇优先落实,精准发力、久久为功,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驶入提质增速的“快车道”。

“村级幼儿园比城里的还要好”

九年前,芦溪县只有一所公办园,条件落后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家庭作坊式幼儿园大量存在,近一半的适龄孩子没有入园;现如今,普惠性幼儿园占92.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6.5%,学前教育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质量低”三大难题基本破解,被教育部列为“国家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

芦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聂志勇说:“公办园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力量,不发展公办,农村学前教育就没有希望。”2011年,芦溪县人大开展农村学前教育专题调研,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办园,解决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难题。目前,芦溪县公办幼儿园从以前的1所增加到94所,公办在园幼儿占比66.5%。

2019年,芦溪县源南乡中心幼儿园建成,县城里很多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乡下的这所幼儿园就读。有的村民看了城里的幼儿园后,颇为自豪地说:“有的城里幼儿园还不如我们乡下的好咧!”

深耕学前教育领域十余年的芦溪县教育督学汤小凤告诉记者:“芦溪县围绕发展公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打造‘室外自然生态野趣、室内书香雅致童趣’的园所环境,立足乡村办好园,这是振兴乡村的使命担当。”

一座美丽的房子,一群优雅的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是芦溪县学前教育的写照。

当下,一些孩子沉溺于手机、电脑,埋头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正变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汤小凤认为,乡村的学前教育要把乡村资源利用好,让幼儿长大后“走进城市不陌生,回到乡村很亲切”,在大自然中,感受季候变化,知晓农作物生长过程,于“上树摘果、下水摸鱼”中享受无穷的乐趣,既能锻炼身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思维能力,还能增进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体魄强健是基础,举止优雅是教养。为了培养农村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细微点滴之处皆教育,比如:孩子们从户外沙地里进到干净的教室里,先要换鞋;就餐前要先洗手;毛巾分类用,纸巾、擦脸巾、擦手巾、汗巾、洗脸巾、擦嘴巾的功能各不同……同时,为丰盈幼儿的精神世界,芦溪县幼儿园的活动室都建有图书角,每一本书都经过教师们精挑细选。

芦溪县保育院院长彭望萍说:“学前教育重在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去发现、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具有真善美精神、爱观察、爱思考的人。”

公办园办好了,民办普惠园如何推进?聂志勇强调:“民办园的孩子政府也要管,必须让他们也享受合格的、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为此,芦溪县采取管扶并举措施促进民办园普惠——

一是加强规范管理。在大力构建公办幼儿园体系的同时,开展“民办幼儿园达标工程”,两年为期,提升一批、淘汰一批、关闭一批。累计淘汰39所、关闭144所民办幼儿园。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对民办园实行分等级认定,经认定的普惠性民办园保教费标准每月每生不超过600元,并由政府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给予补助。另外,从办园条件、师资持证、师资配备、等级晋升4个方面对普惠性民办园给予2—10万元奖补,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占比98%。

幼儿园建好了,教师队伍是核心保障。芦溪县实施“三个一批”政策,实现幼儿教师“够得用”“留得住”“教得好”。一方面,定、招、转扩充一批。每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择优推荐学生定向培养,毕业后纳入在编教师队伍;每年公开招聘幼儿园在编教师;转岗调剂小学在编教师到幼儿园任教。另一方面,自主培养补充一批。每年从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50名学生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不纳入在编教师队伍,比照政府购买岗位方式签订聘任合同,县财政每人每年负担4万元,缩小委培幼师与在编幼师待遇差距。

扩资源、调结构、强师资,芦溪县学前教育面貌焕然一新,老百姓称“村里最漂亮的房子是幼儿园”。聂志勇表示:“看到山区的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进一步坚定了我县以政府为主保障民生迫切需要,从人生早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推动‘教育强县’的决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县城教师争着往乡村调

龚德凌是芦溪县源南学校党总支书记、全国党代表。1987年,他毕业后被分配在萍乡市芦溪镇山下学校。1989年,龚德凌主动要求到地处偏僻的源南学校任教。

来源南学校时,他刚满20岁。龚德凌清晰地记得:“来源南学校那一天正好下着雨,黄泥路深一脚、浅一脚非常滑。走路时,脚踩上去就拔不起来,自行车推也推不动,不是人骑车,而是‘车骑人’。学校只有三四亩地,是个四合院,非常破烂。坐的凳子有的只有三只脚,睡的床也不够,三个人挤着睡、轮流睡。”

时隔30年,源南学校从破烂的四合院变成了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学校,从教师、学生数量屈指可数到如今107名教师、1100多名学子,软硬件设施不断升级。龚德凌感叹:“农村义务教育的春天来了!城乡教育优质均衡、一体化发展,正在从梦想变为现实。”

三年多来,芦溪县投资3.5亿元,建成了占地120亩的芦溪外国语学校、占地100亩的濂溪中学和占地60亩的芦溪小学,城区网点布局更加合理,有效解决了大班额的问题,提前达到小学45人、初中50人以内的优质均衡标准。

在办学条件上,芦溪县坚持城乡一体,力促办学条件均衡。三年多来,芦溪县投资2亿元,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再提升和薄弱学校改造项目104个。如今,走在芦溪县乡村学校,现代化的塑胶运动场、球场,各种功能室、专用教室全部配套完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房子建好了,100M以上的宽带网络全覆盖,芦溪县又琢磨着干一件大事——开展“以强带弱、以城扶乡、共同发展”校际网络帮扶,建设“同步课堂”“专递课堂”,让农村孩子同步享受城区优质教学资源。

据芦溪县张家坊小学校长方小龙介绍:“杂溪小学是芦溪县最偏远的小学,只有45名学生、6名教师,为了让村里娃能学习计算机编程,芦溪县专门为该校配备了10台具有编程功能的电脑。”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不落后。

在别的县区,有的乡村教师争着往县城调,而在芦溪县却恰恰相反——全县乡村教师实现“三免两补一高”,即免费入住教师周转房,免费提供工作餐,免费体检,补贴山区津贴、乡镇工作津贴,按最高标准缴纳住房公积金,同职级边远山区教师补贴可比城区教师每月多2200元左右。

在职称评审过程中,实行“支教优先”政策,三年多来对109名支教教师优先聘任,在岗位设置中实行“低职高聘”政策,将76名近五年即将退休的乡村教师全部破格聘用。

芦溪县还成立五个城乡教研共同体,并将部分学科名师工作室设在山区学校,有效提高了薄弱学校和边远山区学校的“造血”功能。

待遇提高了,工作环境好了,教师自然都想留下来。据芦溪县教育局副局长王红介绍,目前已有多名城区教师主动要求到乡村学校任教。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家校社”都是改变教育的力量

谈起近些年芦溪县的教育发展,聂志勇认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凝聚共识、鼎力相助,芦溪已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乐、商以助教为善”的浓厚氛围。

教育的发展,自然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芦溪县积极探索“家校(园)互动”模式。比如,在幼儿园,通过家长驻园、家长助教等活动,进一步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促使幼儿园、教师、家长形成“学习共同体”,让幼儿健康、快乐成长。芦溪县教育局教育股长易忠茂介绍,在一些学校班级微信群里,每天都有很多家长志愿者报名参与学校工作,这让教师们倍感欣慰。

易忠茂说:“在芦溪县,但凡某块地皮要规划建学校、办教育,企业老板都纷纷支持,老百姓更是拍手称赞。”曾经,芦溪县宣风镇中学校门口面积狭小,一到上学、放学人流高峰期就拥堵不堪。当地民营企业家谭伙恩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原本计划用于商业开发的3.8亩土地免费赠予学校,同时为学校捐赠90台空调。

一些民营企业在助力芦溪教育发展的同时,也在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中发挥积极力量。

芦溪县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结合芦溪建设“世界电瓷之都”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当地工业园区对接,大力开展电瓷专业培训,培训学生600多人,支持当地企业发展的同时,帮助学生学以致用。

不少就读职业中专的学生,文化课学习成绩差,学生自卑,家长失望。而在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刘志平看来:“教育就是生产力,办好职业教育,就能让学生学好一门技能、带动一个村子、振兴一个家庭。”

武功山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张绍明毕业后,从事机械加工与制造工作,因工作出色,逐渐积累了原始资本,于是自己创办工厂生产变压器,每年为解决家乡父老就业问题,定向招聘员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芦溪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全社会众多爱心人士的善心义举。

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于1997年,主要招收听障、智障、自闭症、脑瘫少年儿童,是萍乡市最早的一所九年制寄宿特殊教育学校。芦溪县发展特殊教育坚持“兜网底、保公平”,进一步完善以特教学校为中心、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送教上门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发展格局,巩固和发展特殊教育,切实保障每一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有书可读、有学可上。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刘小清介绍:“送教上门,包括送政策、送温暖、送知识、送爱心.学校发动全县爱心人士、志愿者团队深入特殊儿童家庭,开设文化知识课程、生活技能课程、职业教育课程、康复课程,充分挖掘特殊儿童的潜力,帮助孩子们学会生活自理,成长为家里的好帮手、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

以前,有的自闭症、脑瘫儿童需要家长陪读,而今,通过在特殊教育学校的学习,他们逐渐能独立在学校就读,从而减轻了家庭负担。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芦溪教育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砥砺前行,书写着小县办好“大教育”的时代新篇章。江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殷美根曾表示:“全省的基础教育就看芦溪,芦溪是最好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杂志2020年12月刊第1期

作者 | 吴爽 王俊文

设计 | 九月九

统筹 | 周彩丽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杂志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