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书看作者
这是一条金标准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叫
《该给孩子的科学思维启蒙》
全三册
作者是
刘炯郎
一位慈祥和蔼的
长得像外国人的中国老爷爷
可能大家对这位老爷爷很陌生
老蝉也是第一次听说
但网络上一查
才知这位老爷爷的厉害
他写的这套书长这样
近些年来,关于孩子的教育,始终有一系列持续热门的话题,就是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能力(创造力)、发散性思维,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等等,以至于很多家长给孩子报了这样那样的班,学这样那样的课。实际上,这一大套说法,最终都指向同一个东西,就是科学思维。
那么什么是科学思维呢?
科学思维,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客观理性的方式去感受、分析、认识、世间万事万物的方法,也是我们平时处理问题、以及学习新事物最可靠、最高效的方法。
我们平常说的谁谁谁讲话有条理,某某某做事儿有规矩,某某某脑瓜清楚、主意正不好忽悠,某某某想法跳跃、有新意,都是在说这些人的科学思维能力强。
培养和训练孩子的科学思维,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选择某一两个方面,做做游戏上上课就OK的。当然,单一某方面的训练对孩子有相应的好处,但整体性的科学思维的培养,会给孩子带来的好处,要远远超出普通家长们的认知。
简单地从功利角度讲,全面提升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的好处:
·提升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提升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
·提升孩子的理解总结能力
·提升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
·提升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
·提升孩子的创新能力
为什么说这六方面的好处是从功利的角度讲呢?因为这六个方面都是孩子在“学习—考试”的教育体系下亟需的底层能力,孩子这六项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
比如文科学习里的阅读理解,考验的是孩子的分析、总结能力;写作考验的是孩子的表达、创新能力;理科学习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考验的是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应用论证考验孩子的逻辑推导能力。即便就考试技巧而言,也是在考查审题判断、和全局把控的能力,有些孩子作文写跑题、答题时间分配不合理,都是在这两项能力上出了问题。
孩子学习成绩有问题,不仅仅是孩子用不用功、老师教得好不好、学习方法对不对路等主观方面的问题;因为孩子发育有快慢先后,不同孩子的客观身体状况不同,所造成每个孩子在学习方面的底层能力(也就是科学思维能力)有差异。所以家长更高明的做法是想办法训练孩子的科学思维能力。
从长远的角度讲,科学思维所带来的独立分析、思考能力,对事物的探索、求知精神,都是让人可以受益一生的能力。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很厉害的人”,我们从他们的文章、谈话和演讲中,很容易地就可以感受到“科学思维”的光彩。
对孩子这么重要的科学思维,那么为什么这个话题似乎好像才刚刚听到?
其实不然!
早在1902年,清廷颁布《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规定“政科”三年须开设逻辑课(名学)。1904年的《奏定高等学堂章程》,将逻辑课(辨学大意)列为“经学科”“文学科”“商科”的必修课;《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则把逻辑学列为公共课程。进入民国后,逻辑学成为很多大学、高等师范学校乃至中学的必修或通习课目。后来,经过几次教育改革调整,这方面的训练被并入到了语文的教学课纲中。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将中学语文课中的逻辑知识删掉了,以至于我们如今谈到这个话题时,有那么些“熟悉的陌生”。
但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里的前7大学科(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逻辑学)里,赫然有逻辑学的大名。在一些国家里,科学思维是被当作通识性的基础教育学科。
包括国内的很多专家媒体,也一直在呼吁“要尽快在中学开设形式逻辑”(《人民日报》),“当前存在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创新不足……与国民缺乏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关。中小学生教改任重而道远……”(周芬帮院士)等等。
在所有关注“孩子的科学思维培养”的媒体、专家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世界级科学家刘炯朗,他是世界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最高奖——卡夫曼奖的获得者;同时也是教育家,先后担任过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执教伊利诺伊大学期间培养出过姚期智(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计算机科学家,华人唯一图灵奖获得者,清华“姚班”“智班”创建者)这样的计算机科学巨人。
刘炯朗1934年生于广东番禺,后求学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既接受过民国时期的“逻辑”训练,又接受过美国式的“科学思维”通识教育。在卸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后,全身心投入到中小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识教育中。
无疑,在华人世界中,很难再找出在身份、能力、经验、精力上比刘炯朗更适合做这项工作的人——既是世界级的科学家,又是卓有成就的教育工作者;既经历过民国时期的“逻辑”学习,有经历过国外的科学思维教育;既通晓中国式的教育,又博采东西,最关键的是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地全身心投入其中。
在接受《中国教育报》的采访中,刘炯朗说:“中小学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我们要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能力,而不是一味调学习的内容。一个真做学问的人的许多素养都是在该阶段培养出来的。”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以及对当今华人世界中小学教育中科学思维通识教育相对薄弱的担忧,刘炯朗在电台专门开设了一档科学思维启蒙的栏目,亲自系统性地给孩子们分享科学思维的启蒙引导。
而这套《该给孩子的科学思维启蒙》就是以刘炯朗教授的电台节目为基础,经过刘炯朗教授亲自加工修订后出版的图书,可以作为系统性训练孩子科学思维的底本。
全书分为《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创新思维》三个部分。
其中在《逻辑思维》中, 刘炯朗教授从语言逻辑、人际逻辑、经济逻辑、数学逻辑四个维度,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许多看似平常的现象,一步步训练堵着的逻辑思维,引导读者了解其背后所蕴藏的逻辑规律:小至上网买东西,大至制订国家政策,这些看似八竿子打不着的事物,其实都遵循着相同的法则。
在《科学思维》中,刘炯朗教授从天、地、人三个维度,深入浅出地介绍天文、地理、人文领域的重大科学创举,将其背后的科学故事,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思考模式一一展现,带领读者一起进入当事科学家的思维过程之中,来体验、训练和提升堵着的思维能力。在书中,刘炯朗更将科学家圈子中的秘闻趣事分享出来,让读者近距离了解感受到科学家们的世界。
在《创新思维》中,刘炯朗教授着重讲解什么是创新,创新都有哪些方法和途径,更是用一个个真实的故事告诉读者,科学家们如何创新,如何用创新思维对文明进步的影响;透过生动的比喻、亲切的推演,让看似艰深的科学理论、科技发展,全都成为贴近生活、启发想象的阶梯。例如,从电子货币谈到无人驾驶系统,再谈及科学家们创意无限的研究,让走进日常生活。
这个系列在台湾首次出版后,也是获奖无数,包括:“金鼎奖—图书类非文学奖-科学类”“开卷年度好书推荐最佳青少年图书”“中小学优良课外读物”“年度儿童深耕阅读好书”……
一个好的科学家一定有好的文学素养,写出来的东西是众人看得懂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能够把很深的学问用日常生活的例子深入浅出地介绍出来。就像刘炯朗教授的这套《该给孩子的科学思维启蒙》。
内页选读
《该给孩子的逻辑思维》
《该给孩子的科学思维》
《该给孩子的创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