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把握住了机会取得好成绩,进入一所好的大学,为人生增光添彩。
在2009年,一位凭借甲骨文作文而让世人认识的学生黄蛉,凭借着独特的风格,被四川大学录取,成功进入到了985院校学习。
冒险尝试,借甲骨文高中
2009年,黄蛉是以复读生的身份参加的高考,按照黄蛉平时的成绩,是不可能上四川大学这样的好学校的,但是天无绝人之路,黄蛉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特长——书写甲骨文,让自己在高考作文中脱颖而出。
我们目前考古挖掘出的甲骨文,数量在几千个,然而当时黄蛉就能够认识并写出800多个,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水平了,可见当时的黄蛉对甲骨文这一领域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加之其语文老师在古文方向有所研究,给予了黄蛉十足的支持与鼓励,便帮助黄蛉在甲骨文方面有更深的学习和认识。
我们都知道在高考阅卷过程中,一位老师要批改同一道题成千上万分,在短时间内要阅很多卷,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通常会审美疲劳,因此作文想要别具一格、脱颖而出更是难上加难。
而黄蛉则选择了十分亮眼,而又十分冒险的方式老吸引老师的眼球——用甲骨文书写作文。
后来大家都知道了结果,虽然那一年的高考成绩只有428分,黄蛉最终还是被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录取;但是仅凭一手甲骨文就被不符合实际成绩的985院校录取,必然会引来质疑声与不满,因而四川大学为其准备了专门的古文考试,通过后黄蛉正式转入汉语言专业学习。
"家雀变凤凰",终究是一场戏剧
如果说黄蛉名副其实的是一位学习古汉语的天才,那么他的一生将会凭借着高考的冒险一搏而变得异常精彩;然而造化弄人,进入四川大学后,黄蛉并没有取得好成绩,甚至没有一个好的表现,高考的大放异彩也仅仅是昙花一现。
对于四川大学而言,将黄蛉特招进入四川大学学习,是将黄蛉看作了一位难得的奇才,是打算要重点培养的;甚至派退休的老教授何崝专门对黄蛉一对一授课,为的就是希望黄蛉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能够取得更好地成绩,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贡献力量。
但是黄蛉进入大学以后的学习却不能够尽如人意,据老师和同学们反映,大学期间的黄蛉四处吹嘘自己的"不凡"成就,学习态度差,不重视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而是以自我为中心,骄傲自大,不谦虚学习,
并且在同年的学生掌握到1000个甲骨文的时候,他还止步于高中自学的那些。这样的黄蛉,在摇身一变成为凤凰的时候,还是没有改变"家雀"的习性,令人们大跌眼镜。
其实这本身就是一场闹剧,要知道对于428分的黄蛉来说,虽然用了甲骨文书写作文,但是他的作文在阅卷老师逐级上报给高层后,被翻译出来的作文竟然严重跑题,满分六十分的作文竟然只得了6分,可见他的文学水平一般;
再次提到他用甲骨文这一"壮举"后,不免令人怀疑是不是仅仅为了哗众取宠、投机取巧;既然对待高考这一神圣的机会是抱着投机的想法、戏耍的态度,那么后来他对待大学的学习的不认真、敷衍的态度也就不足为奇了。
从众星捧月到无人问津,从天才到弃子,短短的时间就像演了一场闹剧,既辜负了自己,也辜负了学校与老师,黄蛉的人生给了人们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
走好每一步,才能笑到最后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上天给每个人的起点不同,但是机会是相同的,只要抓住了被给予的机会,就会有可能翻身。
而高考必然在当今社会中是一个公平的机会,能够改变广大学子的命运,而要抓住这个机会,要做的就是三年的潜心学习,虚心求学。
对于黄蛉而言,2009年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高考,在2008年已经参加过一回,既然是一个"过来人",黄蛉没有选择更加刻苦的学习,在没有把握取得好成绩的时候,而选择了用"另类的"方式来搏一搏自己的前途,尽管一夜爆红,有过昙花一现,但是终究经不起真才实学的检验,落得个投机的名声。
其实,回过头想一想,仅仅是高中到大学,黄蛉就有着很多的机会。虽然用甲骨文写作让幸运女神眷顾了他;然而在新的机会——"985大学提供十分好的求学环境"出现的时候,他没有抓住,而是选择了安逸、选择了堕落。
假如黄蛉在大学后抓住机会,刻苦学习,把高中落下的补起来,向何崝教授虚心求学,恐怕当初高考的冒险不会被人说成是"投机倒把",而是一种"智慧"的做法。一念天堂、一年地狱,黄蛉最终落得个无人问津的处境。
古时候有个人叫"仲永",从小天资聪颖,才高八斗,被人们看作是天才、神通,然而他没有珍惜自己的才华,顺从父亲的意思到处表演获得钱财,最终消失在了大家的夸耀中,到头来还是泯然众人矣!
黄蛉不就是当代版的"仲永"吗?没有人的成就是一蹴而就的,每一个大师成名前,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刻苦的钻研。对黄蛉来说,进入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笑到最后才会笑得最好。
黄蛉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通过努力与汗水才能换来最后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荣耀;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中,一定不可有投机的思想,一定要走好每一步,不然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