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波疫情来袭,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的线下教育提前结束,线上教学又要上演。
疫情终要散去,家长在孩子为去哪所园所发愁,幼儿园在不断加码宣传招生,一场谁的嗓门高、谁的派头大谁就是最牛的比赛如火如荼的展开,人们的关注点自然而然转到教育上来了
经历一场浩劫,人生观改变的不在少数,“活着真好”成了国人的第一人生目标。如何才能更好的活着,身处这个时代,应该说从接受良好的教育开始,没有人会反对。什么是好的教育?不同的时代,评价标准不一,答案也五花八门:有考上好大学的,有让孩子成为社会有用的人的,有让孩子幸福的,有让孩子善良的……这些愿望都无可挑剔,也是人之常情。作为教育者应该怎么做?国外有公民教育的说法: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国民,国民整体素质提高了,国家的形象、软实力、幸福感就水到渠成了。
随着国力的提升,我国的教育在大踏步的前进,幼儿教育也鱼龙混杂,一哄而起。“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某些教育机构“出口”率最高的标志性语言,也是本世纪最成功的招生广告用语。作为人生接受教育的起点,什么样的幼教才是有质量的教育?
闲暇时间多了,喜欢在阳台上栽点花草,有的花草头天长得好好的,第二天突然焉了,怎么浇水都不活了。把根拔起来一看,才知道根系已经发霉变白,失去了吸取水分养分的功能。
作为幼教的启蒙教育,何尝不是如此?
园所多了,家长有了选择的余地,这是好事。什么样的幼儿园才是适合孩子的?依我看,不忘初心,坚持做“根”的教育幼儿园才是好的幼儿园。陈鹤琴先生的基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的“活教育”理论,仍是指导我们学前教育的关键。这个“活教育”,就是要用活的教材,活的方法去教活生生的孩子,就是让孩子从小扎根,养成好习惯、好性格,像植物一样,先把根系养好,有了发达的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强大,将来才有可能枝叶繁茂。“关爱”孩子,不是以“爱”的名义把孩子“关”起来教。
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教育。幼儿园的教育也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形成了内在上的一些内容、规律和方法,这是没法舍去的。你丢了它,整天去炒作一些新概念,新名词,新理念,看上去很时髦,其实是没有“根”的教育。比如:七步洗手法,这是每个幼儿刚一入园就要教会的最基本的内容,这次新冠肺炎,电视媒体每天播放个不停,有几个幼儿园在坚持教?又有几个孩子学会了并且每天能坚持下来?如果说好的卫生习惯坚持下来了,那个平时的手足口病、水痘、流感在幼儿园也不可能频频发生。
“根”的教育对人的一生都有受用,好习惯一旦养成就不会轻易改变。
教育的一些根本性的、本质上的东西是不容去改变的,更不用说去改革去变革,改了你就是忘了本,老老实实的把每一天应该做的事情做到极致,落到实处,不要每天去制造噱头,哗众取宠,对一个孩子对一个家庭而言,你就是在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很了不起的一件事情。
我很厌恶办什么特色幼儿园的说法。幼儿时期是为人的一生奠基的时期,可塑性很大,需要全面发展,过早的对孩子进行某个特长的强化训练,只会失去其它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机会,况且孩子兴趣爱好的变化频率也比成年人高。围绕“五大领域”来开展活动,潜下心来,不为外界的喧嚣鼓噪而动,把每一个都做好做到位,就是特色。
教育不是一个炒作概念的名利场,而是一个脚踏实地的百草园,沽名钓誉只会误人子弟,默默耕耘才能花开四季。
我曾经把东湖与西湖拿来比较,东湖比西湖六个大,自然景观也不比西湖差,为什么名声没西湖响?不就是没去炒作嘛,历代官员持之以恒的把文人墨客请来炒,把类似许仙白娘子的故事编进去,我就不信东湖不响西湖响。只是东湖再也不是东湖,也不是南湖,更不是西湖北湖,而是变成四不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