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三批进入高考综合改革的8个省市,福建、湖北、江苏、广东、湖南、河北、辽宁、重庆2021年“3+1+2”新高考方案将正式落地,考试怎么考,录取怎么录,将对后续进入新高考改革的省份的考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以上8省市相继发布了各自2021年高考考试安排及录取方案。在考试安排上,8省市趋于相同,在录取方案上,有细微差别。
新高考“3+1+2”模式解密
新高考怎么考?
考试科目有哪些
2021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包括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以下简称选择性考试)。
统一高考科目
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其中,外语科目分为英语、俄语、日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考生任选其中1个语种参加考试。
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统一命制。
选择性考试科目
选择性考试科目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须从历史、物理2门首选科目中选择1门,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中选择2门参加考试。
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自主命制。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应在相应科目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合格的基础上报考选择性考试科目。
考试时间如何安排
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日—9日。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统一高考科目的考试时间以教育部公布为准。
满分750分
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选择性考试成绩组成,满分为750分。
语数外每门满分150分
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选考科目每门满分100分
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其中,首选科目成绩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成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等级赋分如何进行
对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再选科目考试,等级赋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成绩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
高考成绩公布时,考生查询到的再选科目成绩是等级赋分后的成绩,不需要考生自行转换。
录取咋进行?
按三个类别
我省普通高校招生按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三个类别,分别进行批次设置。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分列编制,高校按照教育部和各省有关计划编制原则和要求编制招生计划。
分数线怎么划定
高考录取按照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分别划定本科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
其中,普通类、体育类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分列招生计划,分别划线。
志愿设置
实行平行志愿的批次,以“专业(类)+学校”(即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或院校专业组方式进行,各省不尽相同。
报志愿注意选考科目要求
改革后志愿填报的主要变化是增加了选考科目的要求。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认真查阅高校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既要符合首选科目的要求,也要符合再选科目的要求。选考物理科目的考生只能填报物理科目组合的院校和专业,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只能填报历史科目组合的院校和专业。
录取办法
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招生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开划线、按类分批次分开投档。普通高校招生依据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参考依据,投档时,将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提供给招生高校。具体使用办法由招生高校在招生章程中予以明确。
关于“3+1+2”新高考方案
你必须知道这些问题
问题1: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一门,在其余4科中选2门?
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高校、中学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有关省份中学教育教学实际。不同地区的中学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学生可从 4 门再选学科中选择 2 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文理交融,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
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考生只能从中物理和历史中选择 1 门参加选择考。
问题2:考生如何确定选考科目,何时最终确定?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择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考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尽早确定,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问题3:同为选考科目,物理、历史为何使用原始成绩计入总分?其他4门选考科目为何需要将原始分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高校在录取时,将按物理和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和分开投档录取,选择物理或选择历史的考生在各自的序列中排队,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生群体相同,试题命制、阅卷评分都由省级教育考试部门负责,成绩具有可比性。因此,物理或历史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考生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再选科目,共有6个选择组合。报考同一高校同一专业的考生,其2门再选科目很可能有所不同,如果直接以原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不够科学和公平。
由于其他选择性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比如,甲考生选考生物,乙考生选考思想政治,两人原始成绩都是80分,但是甲考生在所有选考生物的考生中排名第1000位,乙考生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的考生中排名第3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考生总成绩,既不公平也不科学。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合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一分一档”、等级赋分既确保不同科目间分数可比,又增加考试的区分度,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设定5个等级,转换时将各科目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 和 2% (广东省为17%、33%、33%、15%和2%)。各科目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 100~86、85~71、70~56、55~41 和 40~30 五个分数区间 (广东省为100-83、82-71、70-59、58-41、40-30),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等级区间比例可以保持考生每门学科成绩排名顺序不变,确保成绩转换的公平公正。
问题4::什么是转换分?选择考再选科目成绩是如何转换的?
转换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再选科目成绩转换时,每科赋分起点均为30分,满分为100分。
不论分数论档位,你的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相对位置才是决定选考最终成绩的因素。
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通过转换公式计算得到考生的转换分,转换分均保留整数,在小数点后一位进行“四舍五入”。
转换公式
其中:
Y1,Y2分别表示原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X1,X2分别表示转换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
Y表示原始分,X表示转换分;
当Y= Y1时,则X= X1。
转换示意图及示例
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学科原始分为81分,按照原始分排序,依照等级比例应划分到B等级,而该学科B等级的原始分分布区间为82~61,转换分区间为85~71,按照转换公式,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的转换分为:
解得,
该同学思想政治学科转换分为:84分。
广东新高考方案的再选科目等级赋分设置略有不同:
等级换算对应关系
各等级及其所占人数比例、等级分赋分区间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
等级分换算公式
根据等比例转换法则计算每个考生等级分的公式为:
根据公式(1),可以算出每个考生的等级分。
公式(1)表明,考生的卷面分和等级分是线性相关的。在考生卷面分转换成等级和等级分的过程中,考生在相应选考科目考生群体中的成绩排序不会发生变化。
举个例子:
假设某同学思想政治科目卷面分为75分,按照其在该科目考生群体中的卷面分排位确定的等级为B等级,当次考试该科目B等级所对应的卷面分区间为80~61;查表1,可知B等级的等级分赋分区间为82~71。那么根据公式(1),可以计算出该同学思想政治科目的等级分:
即该同学的思想政治科目等级分为79分。
简单一点说:某次考试,小明政治卷面考了80分,在全省排名1%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100分。而小张物理卷面考了80分,在全省排名37%—43%以内,最后等级赋分变为了76分。
问题5:平行志愿投档时,考生投档分相同时如何排序?
其中,福建省规定,考生成绩分数相同的,先按享受同等条件优先录取的条件排序,然后再按以上顺序排序。广东省规定,根据考生高考成绩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从高到低确定投档位序。合成总分(含政策性加分)相同时,比较“3+1+2”考试科目总分(不含政策性加分)高低,高者优先。
另外,福建、河北、湖南、湖北、江苏、辽宁还规定,经以上顺序比较后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问题6:为什么没有实行外语和选择性科目多次考试?
就外语考试时间和次数安排,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6省市拟只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听力和笔试考试,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外语一年两考。江苏省、广东省拟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笔试,将外语听说考试放在平时并实行机考。而山东的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举行,在同一天内连续组织两次,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
这些做法与现有的高考考试安排基本一致,没有增加考试次数、没有改变考试时间(除外语听力外),已做到从考试安排上确保不影响中学目前的教学组织安排,也将缓解目前外语考试在命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压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外语一年两考必须建立标准化命题机制,并积累标准化题库,山东省和8省市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完全具备条件,因此暂时维持现有考试安排不变,待条件成熟后,可积极探索实施一年两考,逐步实施。
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8省市也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这主要是因为:保障高考安全有序进行,每年都需要20多个政府部门一起来齐抓共管。由于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记入高考总分,其性质等同于高考,实施方案做出这样的安排,既减少多次考试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缓解基层组织考试的压力,可以避免一再动用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问题7:高校招生专业对选考科目如何要求?
在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等8个省市2021年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分专业组在物理、历史 2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提出 1 门科目要求,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再提出不超过 2 门科目要求,即对再选科目提出“必选1门”“必选2门”“2选1”“不限选”4种要求。其中,“不限选”指考生只需首选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要求即可。
举例说明
如某高校的某专业在物理、历史 2 门中要求为 " 物理 ",另外 2 门科目不限,则表示考生在 3 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只要选考物理、其他 2 门任选都可报考该专业。
选科要求须提前向社会公布。同一院校专业组内各专业的科目要求须相同。考生的选择性考试科目,须符合拟报考院校专业组对应的科目要求。
问题8:“专业(类)+学校”和院校专业组有何区别?
福建 湖北 江苏 广东 湖南在本科段志愿填报与录取投档采用院校专业组方式,本科志愿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单位,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设几个专业栏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考生可填满全部院校专业组志愿及专业,也可选择部分填报。
河北、辽宁、重庆以“专业(类)+学校”为志愿单位,即1个“专业(类)+学校”为1个志愿。
“院校专业组”
“院校专业组”由招生院校根据不同专业(含专业或大类)的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设置,是本科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
院校专业组就是将一所院校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若干个专业合成一个组,每个组内可包含数量不等的专业(一般为6个),一所院校可设置多个“院校专业组”,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进行投档录取。同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之间互无关联,符合填报资格的考生可以填报某所高校的1个“院校专业组”,也可以填报同一所高校的多个不同的“院校专业组”;既可以连续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也可以间隔填报同一所高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
以A大学为例,有20个招生专业,高考模式录取方式是A大学就是1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1个院校代码,当你填报了A大学且达到了分数线,你就可以进入到A大学,在A大学里面你还可以填6个专业及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只是文、理科分开。按新高考方案A大学首先是按照物理和历史分开,假如要求选考历史的有8个专业,选考物理的有12个专业,分开之后,再根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选考科目要求来组合,选考科目要求相同的为1个组。如8个历史专业中有3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另外5个专业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地理,那么8个选考历史的专业就有2个院校专业组,以此类推,假如12个选考物理的专业分成3个院校专业组,那么A大学20个招生专业就一共分成5个院校专业组,就是等于A大学是有5个院校志愿单位,提供5个院校代码供考生选择填报。录取时,A大学就有5个分数线,不像现在1个院校只有1个分数线。
由上可知,“院校专业组”意味着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现在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相比,主要优势是扩大学生选择权,提高志愿满意度和满足率。
假定南京大学在江苏的院校专业组设置6个专业组:物理专业组、物理化学专业组、物理生物专业组、物理政治专业组、历史专业组、历史政治专业组。
专业组1( 物理专业组) :材料类、电子信息类、自动化、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工程类等。
专业组2( 物理化学专业组) :化学类、地理科学类、地质学类、生物科学类、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类、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
专业组3( 物理生物专业组)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等。
专业组4( 物理政治专业组) :政治学类。
专业组5( 历史专业组) :哲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传播学类、历史学类。
专业组6( 历史政治专业组) :政治学类。
其他首选科目为“物理和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为“不提科目要求的专业,将同时出现在物理专业组和历史专业组,在录取时,会分别在两个专业组投放一部分招生计划。
因此, 考生的选考科目和可选专业组的关系为: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生物时,可以选择专业组1、专业组2、专业组3中的专业;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物理、生物、地理时;可以选择专业组1、专业组3中的专业;
当考生选考科目为历史、地理、政治;可以选择专业组5、专业组6中的专业。
院校专业组志愿填报方式多以上海模式作为参考,为此小圈整理上海志愿填报样表,帮助大家直观理解。
如图所示,为上海市招生专业组目录。A大学设置了3个院校专业组, 每个专业组里有数量不等的专业个数。A大学专业组1限考物理,即高考没有物理科的考生不能报考该专业组;专业组2限考物理化学,专业3不限要求。
学生在填报志愿表时,按照“院校专业组+专业”的方式填写,如上海的志愿表中,只要选考科目符合要求,学生就可以在上表中第1行填写A大学(1)+该专业组后面的4个专业,第2行填写A大学(2)+该专业组后面的4个专业,第3行填写A大学(3)+该专业组后面的4个专业。
换句话讲,以前只能填写A大学一次,现在A大学有几个专业组就可以填写几次;学校在调剂学生时,也会优先考虑该专业组里的专业。
每个院校专业组一般包含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平行志愿投档时,按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依次检索考生所填院校专业组志愿。只要考生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志愿中被检索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即向该院校专业组投档。投档后,其他所填报的院校专业组无效。如没有出现符合投档条件的院校专业组,则不能投档。上述过程完成后,无论档案是否投出,均视为该考生已享受了本批次平行志愿投档机会。如果考生档案投档到某院校专业组后,因故被退出,将不再补投到该次考生所填报的其它院校专业组志愿。广东省还规定,因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身体条件、文化课成绩、单科成绩等要求)不能被录取的考生,由院校作退档处理。同一院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间的计划不能调剂使用。如生源不足,须在征集志愿阶段,经研究决定未完成计划的使用原则。
考生需查看当年招生目录在专业组内填报志愿,在此之前,考生可参考所在省市教育考试院公布的 高校专业选考要求提前规划选定专业。
“专业(类)+院校”
在志愿填报时,以上3种情形也可综合填报,请考生结合个人选科情况和对院校、专业(类)的倾向及喜好程度,综合考量、慎重选择、科学填报。
采用“专业(类)+学校”志愿模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优先从专业角度选择高校并填报志愿。与以往相比,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更好维护考生利益。在考生的选考科目与招生专业(类)相符前提下,考生直接填报到学校的具体专业,取消了专业调剂,从而避免被调剂到不喜欢专业的遗憾,有利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二是能够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有利于高校录取到具有明确专业志向的学生,同时也对高校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高校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是能够强化相关领域人才培养。可以吸引更多考生选择自己擅长并心仪的专业,增加其学习动力,促进国家相关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和个人成长成才。
“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投档原则为“分数优先、遵循志愿、一次投档、不再补档”,将控制线上未录取的有志愿考生,结合高校各专业(类)要求,依据高校调档比例确定投档考生数,普通类按高考文化总成绩(含政策性加分),艺术类、体育类按综合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遵循考生的志愿顺序依次投档,由高校择优录取。
平行志愿投档时,考生虽然一次可填报多个“专业(类)+学校”志愿,但投档机会最多只有一次。计算机按照考生所填报的志愿依次进行检索,即先检索第1个志愿,符合条件就投档,不符合条件立即检索第2个志愿,依此类推。一旦投档,后面的志愿即失效。专业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如考生投档后被高校退档,无论这个志愿后面还有没有符合投档条件的志愿,也不再投档,本轮不会再投档到后续志愿,需要在下一轮次(如征集志愿)重新填报志愿,或参加下一批次录取。因此,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前一定要认真查看高校招生章程、选考科目要求以及公布的招生计划备注信息等,防止因误填报而被退档。高校招生除了对选考科目提出要求外,在招生章程或专业备注中,还可能对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外语口试等提出要求,考生被投档到某高校,若不符合该高校招生要求,则可能会造成退档。
这种志愿模式一般不再设专业服从调剂选项。
问题9:"3+1+2"模式12种组合如何选科更科学?
3+1+2的模式下形成了12种组合,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哪些是不推荐的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1.选报物理学科组合
物理+化学+生物:
此组合可以覆盖97.4%的专业,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纯理科思维,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
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物理+生物+地理:
可报专业99%。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不推荐的组合:物理+政治+生物
选择这个组合的人群往往也比较窄。就普通学校而言,不建议选择这样的组合,一方面由于针对的学生面比较窄,很难与同校师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真实水平;另一方面也由于普通校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这个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的时间表。
2.选报历史学科组合
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历史+政治+生物:
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
历史+地理+生物:
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可报专业比例为77.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
不推荐的组合:历史+化学+生物
化学+历史这种理科中等难度(理科中一般难度:物理>化学>生物)+文科中等难度(文科中一般难度:政治>历史>地理)的组合,在选择专业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