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被称为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场公平对决,它对于广大学子们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很多父母孩子就指望着这一场考试,考个好大学,将来有个好前途。其实高考只是人生的征途之一,不是全部,如果看得太重,反而很可能事与愿违。
上个世纪的时候,有个小伙子参加了这场重要的考试。他25岁才进考场,却一鸣惊人。原因很简单,那时候的高考只考语文、数学两科,这位小伙子的数学交了白卷,语文只写了28个字,但院长看完之后,竟然破格录取了他。
这个人就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臧克家。臧克家1905年出生在山东,那会正是清朝末年,所以臧克家的家庭还保留了封建风气。他的曾祖父、祖父,都在清朝考上过功名,所以臧克家的家境还不算太差。
臧克家的爷爷非常喜欢古诗,他出生以后受到爷爷的影响,也对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爷爷脾气不好,但是只要一朗诵诗,整个人就焕发出一种特别的光彩。他教会了臧克家“床前明月光”、教会了他“春风又绿江南岸”,给臧克家的骨子里刻下了诗的痕迹。
就这样,臧克家长大后,就开始自己写诗。有一天,朋友无意间看到他写的诗,连连称赞,说,你有这样好的才华,何必闷在屋子里呢,不如去考个好大学进修,这样才不辜负了你的文采。臧克家觉得有道理,于是,他就去报考了青岛大学。
当时青岛大学的录取考试只有数学和语文两门,臧克家因为从小生活在传统书香世家,根本没学过多少数学知识,所以这一门他交了白卷。等考语文的时候,卷子上出的题目是《生活杂感》。
臧克家提笔,在这个题目下写了一句28字的短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作幻光,谁便沉入了无边的苦海。”他的卷子交上去后,当时在青岛大学担任院长的闻一多听说有人数学交白卷也敢来考试,大为惊奇。
闻一多说,数学不行,或许这人语文出色。一看,果不其然,臧克家的独特诗作风格,让闻一多眼前一亮,他立刻拍板,向学校申请,要求把臧克家录取进文学院来。后来,臧克家就拜闻一多为师,两人互相称对方为知己。
在闻一多的鼓励下,臧克家创作出了《古树的花朵》等诗作名篇,逐渐享誉诗坛,后来还成为了现代主义新诗的领头人。说起来,像臧克家这样,虽然偏科,但能把一样东西学好学精,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出路了,对此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