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教育是贫困人口翻身的唯一机会,直到我看到这个故事,我才觉得我错了。
北京曾经有个贫困版天才少年班10年以前,北京有一个青云学子计划的教育实验,从全市60万打工子弟中挑选出一批较为聪明的孩子,试图给他们提供最好的教育,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潜力,从而摆脱父辈的命运。
然而10年过去了,却让我看到教育残酷的一面,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曾经一度,我认为教育是使贫困人口翻身的唯一途径,然而事实证明还是我见识短浅。
10年过去,让人看到教育残酷的一面
1.户籍问题
虽然项目方集齐了24个孩子,然而很多孩子因为没有北京户籍,不得不回原籍上学,或者是只能报考职业院校。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令人心痛的话题,确实有很多孩子最后只得回原籍上学。
有两个孩子的命运却不一样,他们由于项目方的疏忽,本来就是北京户籍,他们小学毕业后就离开了这个项目,其中一个人在本科就去了美国,另一个人最终考上了北京大学。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纵观这个贫困班的天才少年班的全过程,最终让我发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项目方的用意是为他们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虽然很多孩子跨过了户籍问题,直接就读了新东方的国际学校,然而即使项目方为他们担负去西澳留学的学费,他们自己也担负不起每年5万元的生活费。
我从这里看到了教育残酷的一面,原来这也是一个烧钱的游戏。如果当时他们家里有钱,能拿得出5万元的生活费,或许他们面临的是另一个命运,而不是回到原籍,有的读了专科,有的读了职校,有的直接参加了工作。
3.难以逾越的鸿沟
这或许是教育当中难以逾越的鸿沟吧。一纸户籍就足以可以把很多人拒之学校门外,一叠金钱就可以把很多孩子拒之名校门外。他们明明那么优秀,明明接受了那么优秀的教育,最后就有人读了专科,有人读了技校。而那两个漏网之鱼却一个本科就去了美国,一个最终考入了北大。
见识和高考不是一回事
有认识他们的人说他们的见识那么多,他们的眼界那么广阔。以至于他们见了院士见了博士都不为所动。项目的负责人曾经说过,我们的孩子比其他农村孩子见识大多了,这是我们的初衷,他们成绩可以不好,但见识不可以不多。他们在通过考核的时候就被带到中科院玩儿了几天。但最后的结局却令人沉思。
结语:
虽然这是一个失败的实验,但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让我看到教育残酷的一面,但是我依然感谢中国的教育。因为如果不吃读书的苦,我可能要吃生活的苦。现在呢,我吃过读书的苦以后再重新来吃生活的苦,但是我能看到希望。对于这个贫困版的天才少年班,你怎么看呢?
在这里你能看到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逻辑,不一样的视角,如有雷同,不胜荣幸。文章内容,只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冒犯请多多包涵。关注我,了解更多教育资讯,分享更多教育知识,讨论更多教育话题。(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