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4岁考进北大,一手带出“数学梦之队”,为什么连职称都评不上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喜欢想尽各种办法,钻法律的空子,制度的空子,却心无点墨,毫无真才实学;另一种人则对科学与知识,或是某种信仰感到极为痴迷,甚至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废寝忘食,潜心钻研。

而我们大部分人则处于这两者之间,但真正达到忘我钻研境界的人,却是屈指可数。

王晓棕就是刻苦钻研的一个极端例子,他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伟大的科研事业和教育行业,却从不在乎所谓的名利与金钱,他曾一度因为寒酸的穿着和打扮被学生们评价:跟“锅炉工”、“扫地僧”有几分神似,跟知识分子的形象完全沾不上边。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自己潜心钻研的数学领域,却一次又一次地创造出了他人难以企及的辉煌成就。

14岁考上北大的学霸

和许多其他的传奇儿童一样,王晓棕从小也是一名学霸,在走上人生巅峰的爽文里,这仿佛是成为传奇的必要前提。

超级敏锐的思维能力以及极高的智商水平,使得王晓棕在数学理工方面,从小就有着很优秀的成绩与灵气。

这也造就了他仅14岁就考上了北大少年班的奇迹,而大部分孩子的十四岁,还在读初中,学习着三角函数的简单计算。

有句话说得很对:渺小的人各有各的渺小,但优秀的人大抵都是相似的。许多的神童,从小到大都是学霸,智力超群,并且也是在很小的时候就以高分考上了名校,而由于选择的不同,以后的人生路也千差万别。

而另一个叫尹希的神童,也是在仅仅12岁的时候,就以572分的成绩考上了比清华北大还难考的中科大,同样是神童的两人,在命运上却有着迥然不同之处。

尹希的人生一路开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当之无愧的五好青年,在哈佛读完研之后,不仅有了漂亮的外国老婆和可爱的女儿,还有了数不尽的名利与成绩,和数不尽的金钱。

而同样成绩优异的王晓棕,在考上北大的少年班之后,十八岁进入了浙大读研,读研完毕后却没有选择离开自己的祖国,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的大学——哈工大,进行了长达十年的教育生涯。这十年间,他一直默默无闻,只对知识有追求,生活上却马马虎虎得过且过。

记得有一次,他前往法国深造学习,但由于法语晦涩难懂,阻碍了他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与吸收。他一气之下,竟然背下了整个法语字典。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着实让人震惊,本以为像王晓棕这样理工科的大神,在文科以及语言学习方面应该是青铜级别,但没想到,他也是王者水平。这样的天赋,可真是令人羡慕不已啊。

虽然他的外在形象让人完全与文质彬彬的大学教师联系在一起,但是他的课却是节节爆满。他对于数学的熟悉与热爱程度,已经到了让人咋舌的地步。

他上课从来不带课本,却从没出过一丝纰漏,这是因为他已经将知识嚼得滚瓜烂熟,深深地扎根到了脑袋里。能有这样的水平,跟他对知识的严谨态度是分不开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除此之外,无论是高数,还是线性代数,亦或是微积分,他从来都是口算就能出结果,迅速而准确。因为他的教学高效而踏实,选他课的学生不在少数,这也导致他的课节节爆满,选上了他的课的学生都以此为荣,甚至要提前很久到达教室,只为了占一个位子。

凭着过硬的专业水准,他成为了黑龙江省唯一一个数学建模大赛的评委。他曾多次带领数学梦之队参加美国大学生建模大赛,这也是全球唯一一个国际性的大范围建模大赛。

在他带领学生参赛的这些年里,几乎每年都会有学生获得这个大赛的一等奖。而美国人若听说这次中国派来比赛的带领人是王晓棕,考虑的却是如何保住二等奖,因为一等奖花落谁家已经是毋庸置疑的事情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追求名与利

14岁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大,任教之后一手带出了国家的数学梦之队的王晓棕,却是个对金钱、名利毫不在乎的人。

任教了数年,他从不参加教师的评选与自荐,只是一味地钻研数学知识和教学技巧。而他所教出来的学生,却有的当上了教授,只有他,教了这么多年书,却始终是个讲师。

据同事和学生的观察,一年四季,王晓棕只有三四套衣服,古老而褪色的样式,一双掉了漆的胶鞋,很多年都没换过,脸上也总是黑黑的,活像个烧炭工人。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吃饭只去食堂,甚至有学生看到他吃完饭后,把盘子也舔得一干二净。可是身为一名大学教师,工资应该也不算拮据,这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后来才了解到,原来他一直省吃俭用,只为了资助一些贫困学生,帮助他们实现大学梦想。

生活上的拮据与窘迫,却造就了他在学术圈无可撼动的地位,王晓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敢于去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不对自己的一切感到在意。这样的生活态度,其实就是一种极大的自信,一种精神上的极大富有,也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不断寻找诗与远方

跟王晓棕一样,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渴求不懈追求的人,一般都有着一个有趣而伟大的灵魂。

有守得住初心,扛得了寂寞,发现了镭元素,却最终染病于元素辐射的居里夫人;有家境贫寒,却对数学有着无尽的兴趣,仅借着一本《大代数》和从老师那里摘抄来的五十余页微积分,顶着对身体摧残极大的伤寒病刻苦钻研的华罗庚……这些人都有着超越眼前现实的追求与毅力。

柴静曾经采访过一个有着孤高而又伟大灵魂的德国人,他叫卢安克。他积极支援中国的乡村建设,在连车都没通的极度贫困山区里教授英语,并不要一分钱工资,靠着家里的接济,过着拮据而又幸福的生活。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当然,这个幸福可能并不是世俗意义上,大富大贵的那种幸福,而是一种根植于他内心的追求与理想。

王晓棕和卢安克是极为相似的,他们可能都不被大众所理解,但却在自己的内心世界,建筑起了一栋华美的城堡,那是他们的追求,是一个抛开世间的一切评判标准和浮华的理想国度。而这样的人生态度,却使他们很难不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成为照亮别人的那道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小结:

很不幸,这个世界正在变得越来越浮躁,人口密度和人口老龄化的天平也总是离平衡越来越远;但很幸运的是,世界上有一群人,正在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这些光不断照耀着人们日趋晦暗的心脏,让他们意识到,世界还是那个世界,并不足以让人绝望,世界的温度从不曾减退,它深深地温暖着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最后,这个世界上需要像王晓棕这样的人,但也不代表其他的人就没有存在的意义。每个人都是这个世界上的一个点缀,只有五彩斑斓的光,汇合在一起,才能变成夺目的白光。

但是像王晓棕、卢安克、居里夫人、华罗庚这样的人,他们是独特的,理应被人们所铭记,在这个充斥着稀松平常的人世间。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