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萱爸育儿经原创,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6岁时,小夜就被妈妈强迫报了钢琴班,她每天都在房间里枯燥地练琴,内心里十分渴望有人倾听她的琴声。
“妈妈,我不想报钢琴班,想报舞蹈班,那样就有一群小伙伴可以陪我了。”
“现在的舞蹈班都烂大街了,有啥用?而且钢琴不比舞蹈高大上多了?别这么多事儿!”
妈妈不讲情面的话语打断了小夜心中的向往,她低下头无规律地按着黑白琴键,好似在宣泄心中情绪的不满。
其实,她想报舞蹈班并不是因为自己不喜欢钢琴,而是跳舞可以有许多小伙伴,那样她不会感到孤单,更不会觉得自己辛苦学的技术没人看到。
如果……妈妈能够在身边静静地倾听我学琴的成果,弹钢琴似乎也没有那么无聊。
10岁时,爸爸提议想在家中养一个宠物,小夜马上抢答道:
“养只猫吧!”
然而,爸爸却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觉得金毛最合适。
金毛可以帮妈妈买菜时咬篮子、金毛可以看家防小偷、金毛比猫忠诚……
虽然金毛也很好,但是小夜心中依然更加喜欢猫。
11岁时,伴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小夜成了姐姐。
自从弟弟出世后,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就变得更少,他们都围着弟弟转,甚至为了弟弟牺牲自己宝贵的备考时间。
“不就是小升初吗?少上几天学没什么事,爸妈都要上班,奶奶这两天有事儿,你好好看着弟弟。”
凭借小夜的学习成绩,在家里复习也很有效率,如果父母能够好好地对自己说,同时说声抱歉,她也不会太在意。
然而,她的耳朵里只听到了父母的不在意,眼睛里只看到父母对自己的不上心。
从此以后,小夜就变得愈加沉默寡言,只要有机会就会在外面待着,不愿意在家里受忽视。
现如今,父母的“新型情感暴力”正在祸害孩子,比打骂更可怕,小心影响未来!
“新型情感暴力”正在蔓延,孩子吃穿喝不愁,却毁掉一生
其实,越来越多的父母都意识到“打骂”是一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治标不治本,过去的“棍棒主义”早已不流行。
但是,“打骂”有一种好处值得看到,那就是父母正视孩子的存在,没有把他当成空气,只不过方式错误罢了。
然而,“新型情感暴力”就是父母忽视孩子的情感诉求,没有对孩子给予正常的关爱与积极关注,这也导致他们缺乏安全感,长期下去会变得焦虑、压抑。
★北大才子王猛,12年没有回家过春节,删除父母联系方式
前段期间,一位北大毕业生写下15000字控诉自己的父母,在我们眼中北大毕业生都是最优秀的人,培养他们的父母教育方式也应该有独到之处。
可是,王猛却提出他的父母从来不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来不考虑自己的感受,这也导致他变得自卑、内向、社交动手能力差。
譬如,王猛小时候穿的衣服,都要严格按照母亲的规定做。
由此可见,王猛的成长堪称“军队式教育”,在这种教育下,王猛的成绩确实不错,但是他却缺少了很多宝贵的东西。
一份美好的童年回忆、一颗自信的心灵、一副阳光的面孔和一群值得信赖的好友。
虽然,王猛现在成为留美硕士,前途无量,但是他的生活依然充斥着空虚感,删除了父母联系方式后,他还剩下什么?
可能是一个迷茫的灵魂。
★父母的真心实意远比虚情假意更重要
在动漫《水果篮子》中,草摩夹是一个刚出生就被猫妖附身的可怜孩子,外表看起来是一个普通人,但是一下雨就容易变成丑陋、散发着臭味的人型猫妖。
正因如此,草摩夹的内心非常敏感,虽然母亲表面上说着不在意,一遍又一遍地说着喜欢阿夹,但是她的举止和神态说明了一切。
如果自己的出生就是给父母带来困扰,同时倾听父母虚假的谎言,这种生活未免太残酷。
直到后来,母亲再也忍受不住这个残酷的现实上吊自杀,而草摩夹也在这时给心底加了一把枷锁。
对于孩子而言,虚假的关怀远比打骂更令人心痛。
这就像孩子找你问问题时,你一边玩手机一边说着自己没空,没有父母回应的娃注定会有性格缺陷,成长后也会有儿时的疤痕。
★父母如何给予孩子情感回应?
父母的忽视和冷漠,会变成一把尖锐的刺刀插进孩子脆弱的心灵,而他们的内心也会变成一座“孤岛”。
对此,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耐心倾听孩子的话语,及时给予回应,不要敷衍了事;
学会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尽量做到感同身受;
真情实意的话,远比虚情假意更好,孩子只是不成熟,但绝对不是笨蛋,父母是不是真心对待自己,他们会感受得到。
父母都是上班族,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但是这并不妨碍对他们的关爱。陪伴不一定是时间,而是一句话、一个小礼物、一个摸头抱抱,都是最好的回应。
萱爸有话说
这种“新型情感暴力”的危害,远比父母想象中大,孩子虽然得到了物质满足,但是这还不够,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富足。
当孩子期望得到父母的情感回应时,父母一定要具备同理心,客观、认真地审视回答孩子的问题。
今日话题:你们有对孩子“情感暴力”过吗?
我是小萱爸爸,积极学习带娃的“女儿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儿过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转发、评论,你的喜欢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