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教授出上联“孙行者”,有一半学生不及格,只有一人得满分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从成立后就是我国的最高学府之一,百年来为我国培养了无数顶尖的人才。很多学子做梦都想跨入清华的大门,感受一下国内一流高校的氛围。然而,从民国到现在,清华大学招生的门槛一直未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清华大学1932年新生入学考试的国文试题。

当时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刘文典,邀请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陈寅恪代为拟定考题。因为陈寅恪当时正打算前往北戴河疗养,所以便简单的拟定了两个考题。其中一个是以“梦游清华园记”为题,写一篇作文。另一个是对对联,上联是:孙行者。看到考题后,很多新生都选择了对对联,因为觉得简单。但陈寅恪那么大的教授,又岂会出一些三岁小儿便能达上来的题?因此一些新生又陷入了无尽的沉思中。

等到试卷交上来后,有些人对猪八戒,有些人对牛魔王,还有人对红孩儿。凡是这一类的答案,统统按不及格处理。当然,还有一些聪明的学生想到了对联的正反、平仄之分,所以答出了祖冲之、王引之之类的答案。但这些答案在陈寅恪心中并不能算上上之选,勉强能算及格。直到周祖谟答出了“胡适之”,陈寅恪才眼前一亮。

上联“孙行者”,下联“胡适之”,二者有什么关系么?陈寅恪教授在晚年回忆这次命题时说道:“当初是在看苏轼的“前生恐是卢行者,后学过呼韩退之”时来了灵感。这两句诗,“韩卢”是犬名,“行退”是步履动词,者和之是虚词。苏东坡此联基本可以算得上中国对仗文学的巅峰作品。我欲效仿此联,便出了个孙行者。之所以说胡适之对得妙,是因为(胡)猢狲都是指猿猴,行者与适之音韵皆可相对。所以胡适之是他心中的最佳答案。”而对出答案的周祖谟最后也成了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