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闰土:鲁迅用一个悲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新年本是重新出发的日子,理应充满了喜悦与希望,但是上海闵行区某小学的全体师生却无法开心得起来,反而心情沉重得喘不过气来。2021年1月4日早晨7点左右,该校八年级一名男同学从家中高楼一跃而下,不幸离世。

据说是因为元旦三天假期中作业没有做完,害怕老师因此体罚全班加作业,该生思前想后不得其果,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件事情像一个沉重的枷锁,套在每个人的身上,老师也好,家长也好,学生也好,都沉浸在悲痛和震惊中缓不过神来。

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悄悄地激起了一点浪花,然后永远地消失了,而这样的事情已经出现过太多次。2020年疫情好转之后,学生们陆陆续续开始返校,就在家长们松了一口气的时候,却发生了更大的问题:许多闭关在家期间偷懒贪玩的学生发现自己跟不上学校的进度了,各地都传出了孩子因为承受不了学习压力而跳楼的消息。

其数量之多震惊了整个社会。每次发生类似的事情之时,学校都会呼吁“关心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家长都会暗暗叮嘱自己晚上对自己孩子不能再“河东狮吼”了,然而过不了多久就故态复萌,老师们又开始让学生们刷题,家长们又开始夜夜急惊风式吼孩子……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但是现在的孩子哪有时间去游戏和玩乐呢?即使是在周末,也总能看见一个个疲惫的家长拖着他们不情不愿的孩子游走在每一个辅导班,有的孩子甚至能在一个教育机构从早排课排到晚:语数外物理化学……做家长还觉得这样的方式挺好,省得在多个教育机构辗转浪费时间了!

多么可怕的社会呀,学校越是嚷嚷着减负和快乐教育,家长越是忧心忡忡,不得不在外面报上一门又一门补习班,因为孩子们的终点并没有变化,还是要一路经由中考,高考才能进入高等学府,那么在这之前谁快乐教育谁不就是少了一份竞争力吗?

我们的教育改革了这么多年,为什么越改孩子越不快乐?教育体制到底该如何修正,难道就没有希望了吗?

还记得小学课本上的闰土吗?少年闰土是鲁迅笔下“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的活泼少年,然而三十年后“我”与“闰土”再见面,“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缩着”,完全认不出来了。

在这个悲伤的故事里,鲁迅先生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真理。

少年迅哥儿和闰土

闰土出现在鲁迅的短篇故事《故乡》中,主角“我”---迅哥儿---在家中的一次大祭祀时认识了少年闰土,那个时候迅哥儿还是个少爷,家景也好,才能举办这么隆重的祭祀。

闰土是来“我”家帮忙管祭器的,在认识闰土前,迅哥儿早已久仰闰土的大名,知道这个孩子与他同年,并且擅长捕鸟捉小兽,从还没见面起,就盼着和闰土到家中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相识后,两个小孩子立即玩到了一起,互相称兄道弟---闰土的父亲是“我”家的下人,照道理是要叫迅哥儿少爷的---闰土对迅哥儿说了许多话:如何捕鸟,捡贝壳,捉猹……迅哥儿对闰土的生活向往极了,“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而闰土其实对迅哥儿的生活也非常感兴趣,“说是上城之后,见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两个纯真的孩子之间没有等级观念,他们被对方身上自己所没有的地方深深吸引着,以至于要分别的时候,两个孩子都大哭了一场。等到他们再次见面,已经是三十年以后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再会闰土

三十年后,迅哥儿家道中落,他回到故乡处理祖宅,帮母亲变卖家产,却受到了当地惯会耍泼赖皮的村民落井下石,将家中值钱玩意儿都拿走了。

“我”唯一的安慰就是母亲提到,闰土听到我回来了,他要过来探望“我”。“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然而此时的闰土已经是一个穷困潦倒的中年人,我记忆中那双捕鸟的灵巧双手已经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我不知道怎么开口,刚说了一句“闰土哥,--你”闰土却回答:“老爷!”我这才感到和闰土之间已经隔着深深的鸿沟,无法再像小时候那样交心了。

甚至连交谈都变得非常困难,闰土说不出什么话来,只会默默地抽着烟斗,我叹息他的境遇:多子,饥荒,苛税……鲁迅先生借“我”之口说出了那个年代底层人民的普遍境遇,对于无法改变的命运的无奈和对生活的茫然,读着读着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从文字里宣泄出来。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宏儿和水生

“大伯,我们什么时候回来?”

“回来?你怎么还没有走就想回来了。”

在文章结尾处,“我”和侄子宏儿的这段对话非常耐人寻味。迅哥儿和闰土之间已经无法改变了,但是他们的下一代却像他们当年那样,发展出新的友谊来。

“我”既不愿意他们像自己一样为了生计而辗转受累,又不愿意他们像闰土一样辛苦生活而变得麻木,他说道:“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这正是《故乡》要告诉读者的道理,生活的希望是有的,同时也可以是没有的,如果你心中认定没有希望,它就没有了。

鲁迅先生写《故乡》的时候,中国正处于一片混乱中,内忧外患,他弃医从文就是为了唤醒人们心中的“希望”,用笔杆子参加战斗,正是他的《呐喊》、《狂人日记》、《彷徨》等作品带给了中国的青年人一丝光明,他是青年人革命的精神领袖,也是一位真的勇士,敢于面对强权,揭露真相。

在他看来,国家虽然病入膏肓,但是仍然是我们的祖国,只要不放弃希望,积极改革就能看到社会欣欣向荣、井然有条的一天。“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们的教育改革了那么多次,初衷是好的,但是结果并不能让所有人满意,由于所有的莘莘学子最后的“目的地”仍是高考,那么改革就不能一味地“减负”,要看到中国的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地与其他发达国家做比较。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仿效西方国家奉行的“快乐教育”,要知道西方的“快乐教育”目前也正面临着弊端的显露---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比例无法提高,甚至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导致的结果是财富的分配不均,两极化越来越明显。

好在我们的教育系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自2018年开始中国的一些省市已经取消了中小学入学考试,改为用摇号的方式择校。

这是一种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之间的生源平等化的做法,如果实施得当,可以预见未来私立学校的优势会慢慢下降,而公立学校则有更多的机会得到优秀的资源。

2020年以来,各地教育局又拟定了进一步的计划,例如上海多个区取消了一所小学对口一所中学的政策,采用一所小学对口四所中学的新政策。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在未来生源的分配会更加平均,公立学校推优的资格也会逐年递增,从而达到生源平等的最终目的,缓解学生升学的压力。

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为了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的家长和学生们大可不必丧失信心,对人生迷茫或者忿忿不平,应该注意加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孩子们的人生路还非常长,学习阶段可能只占到人生的小部分。

要相信我们的教育体制会有更加合理和健全的一天,在那之前家长们首先要放下焦虑的心情,才能用健康的心态去鼓励和支持孩子走完人生的起步阶段,心怀希望才能望向远方,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