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凌晨,“学霸君”创始人、CEO张凯磊接完最后一个潜在投资人的电话,明白“最后的外部救助没有了”。他挂掉电话,熄了灯,写下“写给所有学霸君亏欠的人”一文。
很快,这封源自朋友圈的公开信流传网络:“奔跑了8年的学霸君还是在2020年的冬天倒下了,我们的学霸君1对1和优学小班要歇业了。”公开信显示,此事涉及学霸君3000名员工、1万多名老师,及5万多名学员和100多个线下代理商。张凯磊在信中否认转移资产,并承诺“绝不跑路,绝不推卸责任,问题不解决不宣布破产”。
1月13日,张凯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接下来“优先处理家长(的退费)问题”,此外“工资减员的问题不回复了,(等)我们处理得差不多了再回复,没解决问题之前,回复没意义”。他还表示,“解决好员工、解决好家长(的问题)以后”会联系媒体,“给大家一个交代”。
2020年4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线教育呈爆发式增长。截至2020年3月,我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4.23亿,较2018年底增长110.2%,占网民整体的46.8%。
然而,火热的在线教育市场中,学霸君从曾经的在线教育头部企业沦落到如今的尴尬境地,也让人们对“一对一教育”细分领域的诸多问题,产生了更多思考。
【爆雷】
停摆前投诉达上千起
张凯磊回应:先解决家长退费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学霸君以“拍照搜题”起家,主打“在线1对1课程”。天眼查显示,学霸君所属公司为上海谦问万答吧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后者成立于2013年12月31日。
“学霸君1对1”是学霸君旗下在线一对一辅导品牌,主要用户为初高中学生。“该产品推出市场仅两年时间,已拥有注册用户近500万人,签约续费率高达87%,年流水超过10亿元。”2017年的《财富》“中国40位40岁以下的商界精英”中,张凯磊的名字赫然在列,是教育领域唯一入选代表。
从曾经的在线教育头部企业到如今的仓惶落幕,一切其实早现端倪。“过去三年,我们没有融过一笔大钱,最少5次我们都游走在资金链崩断边缘,最危险的一次,我们甚至晚发了老师4天的工资……”在前述公开信中,张凯磊将学霸君倒下的关键原因,归结为融资失败。
天眼查显示,学霸君从2013年8月至2017年1月,先后历经6轮融资。最后一轮融资,为2017年1月20日获得的1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为招商资本、远东宏信、启明创投等。
“1对1课程的教师成本居高不下,推广成本持续走高,这让很多在线1对1的教育机构无法实现盈利。”在线教育百家讲坛发起人、资深教育专家马永纪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曾表示,“如果没有后续资金的进入,倒闭就成为行业常态。”
与此同时,学霸君的负面新闻屡屡见诸媒体。
据中国青年网2020年3月报道,21世纪经济研究院发布的《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测评报告》显示,在15家参与测评的头部在线教育公司中,“学霸君1对1的不合格指标最多,合规风险最大。”
而《证券日报》去年7月的调查显示,截至去年7月17日,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学霸君APP的投诉就多达1471次,其中仅7月一个月,几乎每天都有三四个以上的投诉,主要投诉内容为“退费难”。
同年7月,学霸君APP拍照搜题现大量违规不雅问答内容,舆论哗然。
2020年12月28日,海清工作室微博发文称,“工作室与学霸君的代言合作已经终止,海清女士与学霸君已不存在代言关系”,并称“截至当前,学霸君仍拖欠工作室代言期间的款项”。
“寝食难安,悔恨交加,我不知道我是否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失去自由,但我将为此做好准备”,在1月2日的那封公开信中,张凯磊写道,“已经坑了这么多人,不能把处理后续事项的责任再推卸给他人”,“将以赎罪的姿态,不解释不回应,低下头默默做事,努力减少大家的损失……”
1月13日,张凯磊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接下来“优先处理家长(的退费)问题”,此外“工资减员的问题不回复了,(等)我们处理得差不多了再回复,没解决问题之前,回复没意义”。他还表示,“解决好员工、解决好家长(的问题)以后”会联系媒体,“给大家一个交代”。
【老师】
平台方工作人员基本失联
兼职合同长达两年未到手、维权难
“不可思议。”得知学霸君停摆后,一对一线上教育的兼职老师李某某一时难以置信。
1月18日,李某某告诉红星新闻,目前学霸君尚欠其1.3万余元工资,“11月和12月,共两个月的工资。11月7079.5元,12月6479.5元。11月的工资已申请结算,但没到账。”
李某某说,按惯例,去年的12月25日,本该是学霸君月结工资的日子,“群里负责的老师说,供应商和银行对接出了问题,工资可能延后发,但没有说(发工资的)具体时间。后来群里她就不再说话了。”
李某某回忆,“大概过了一个礼拜左右,她说她跟高层也失联了,她自己也是个打工的,会帮我们打听消息,后来就一直没信了。”事件的发展让李某某始料未及,“后来,在总部上班的人事等等都联系不上了,学霸君APP也登录不了。”
“12月25号之前,我们所有人,包括授课老师、班主任、销售人员、家长等等,全都不知道这个消息。”李某某坦言,“现在大部分(工作人员)基本上都联系不上了。因为他们用的都是工作手机,(手机)都是公司发的,出事以后把这个手机都上交了。”
2018年7月,生活在沈阳的李某某应聘为学霸君全职教师,讲授初中物理。李某某称,入职学霸君前,他曾在线下培训机构教初中物理课程逾7年。李某某回忆,应聘时,“要求提供教师资格证、毕业证、学位证、身份证。通过面试后,再进行试讲和3个月的带薪培训”。
入职学霸君后,李某某和学霸君签订了为期三年的纸质劳动合同,学霸君提供五险一金。2019年伊始,李某某改为兼职,“兼职后,合同就收回去了,说重新签。但一直没寄回来。”
2020年年初,疫情下在线教育大热,李某某在学霸君的授课时间与收入有所增加。“上课比以前要多一些,以前一个月可能在100节课左右。疫情期间,应该在150节左右吧。”据其介绍,一节课约为40分钟左右,每节课自己能获得45-55元收入。
让李某某印象深刻的是,去年双十一、双十二时,学霸君仍在进行低价促销,“报的多的话,平均下来,一节课课时费大概在90多元钱。而平时最便宜时,在130-140元左右。如果优惠到90块钱一节课,在运营上来说,应该是亏钱的。因为其中有50块钱左右是给我们授课老师的,(再加上)其他的课程规划、班主任、平台运营、各个校区的提成等等,90块钱肯定是不够的。”
【家长】
未上一节课却始终退款无门
或不再上课仍需还贷
湖南长沙的学生家长黄女士近日告诉红星新闻,截至目前,学霸君尚欠她3499元。据其提供给红星新闻的截图显示,她先于去年11月1日转账给学霸君一对一老师500元,又于翌日支付2999元,用于购买“五年级数学正式课”,“我报了30节课。孩子还没有开始上课。”
黄女士回忆称,去年10月底,她在抖音咨询学霸君相关事宜,一位销售人员告诉她,语、数、外均可先免费试听一节课。“试听的老师还是挺好的。刚准备上课时,销售人员告诉我,那个老师不做了。”当时,销售人员安排了另一位老师试讲,黄女士并不满意,“(授课水平)真的差很远。”
黄女士遂于去年11月8日向学霸君申请了退款。据其回忆,销售人员一直拖延,后回应称“将于12月6日退款”。然而,到了约定的日子,却并未退款。多方询问后,被告知会在1月7日退款。然而,本月7日黄女士仍未收到退款。
无独有偶,广东云浮的梁女士也面临着退款无门的情形。日前她告诉红星新闻,目前学霸君共欠其15375元。
据其介绍,2019年双十一,她在学霸君促销活动报了120节课,获赠20节课。梁女士称,“报名时,销售人员说可以贷款。我同意后,他叫我提供身份证照片和一寸照,帮我办分期付款。”
梁女士为孩子报了初一数学。2020年5月,上完25节课后,“小孩要去学校,没太多时间上(网)课。而且上了这么长时间,也没什么效果。那(获赠的)20节课就算了,还有95节课没有上。我就(申请)退款。”然而,她联系班主任退款未果,“班主任说疫情期间,退款需要3个月。等到8月,我感到不对,每天问,班主任就把我拉黑了。”直到2020年的双十一,梁女士把贷款全部还完,共计19800元。
目前,黄女士和梁女士的学费仍未追回。
而在前述学霸君老师李某某印象中,有的家长甚至“充了5万7千多元”,“但是我看群里有一个说法,会把学霸君的课,置换成其他网校的课。群里有让家长报名的链接,但是他们报名成功没有,还没有听到家长反映过。”
在李某某看来“即使报名成功了,也是亏的”:“比如一对一的课,只能换一对多的课。有个家长说,这个事不公平,他本来还有15000多块钱,但是给他置换的课,价值只有5000多。”
【市场观察】
获客及运营成本高,在线1对1陷困境
破局之道在于找到最契合的用户群
红星新闻注意到,学霸君停摆后,张凯磊曾在直播中称,“这个事情(爆雷停摆)法律上我是没有责任的。”
有观众问,“我想知道一对一为什么不挣钱?”张凯磊答,“这个好奇怪,一对一现在有人挣钱的吗?”还有人问,“学生学费哪去了?我们公司怎么就没了?”张凯磊答,“这不就很简单吗?这是亏钱了呀,你是不知道这是亏钱的吗?”
很快,这段名为“老张聊聊学霸君为什么爆雷”的视频流传网络,再度激起争议。
事实上,中科院《中国K12在线教育市场调研及用户消费行为报告》显示,在单节课价格允许的情况下,1对1授课已成为众多家长用户的首选。对在线教育公司而言,也有易运营的优势,但弊端在于获客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据中国网报道,相关资料显示,2018年,在线K12一对一单个学员获客一年内从4000多元飙升至7000元,甚至有些公司达到1.5万元。一对一毛利率普遍在40%以下。
因为成本高昂、毛利低,曾经增长势头凶猛的1对1在线教育模式,逐渐陷入“规模不经济”的困境,多数公司笼罩在盈利难的阴影下。报道显示,新东方、好未来等减少1对1业务收入占比;猿辅导关停了初高中1对1业务;掌门一对一和VIPKID有意弱化1对1的标签。
事实上,疫情中的在线教育迎来了转机。教育部“延期开学”通知下发后,在线教育模式在各地开花。据北京日报梳理,仅2020年前两个月,“13家在线教育相关公司的市值已经累计上涨近800亿元”。
那么,在一片形势大好下,1对1服务为何仍遭受挫折?对此,蓝象资本合伙人周爽分析称,之前的1对1模式可能是在在线教育概念的加持下得以飞速扩张,不一定是因为公司真的找到了最契合的用户群。在这种情况下,盲目发展就很有可能“爆雷”。周爽认为,在线1对1公司想要基业长青的关键是要培养独特的优势。
方正证券分析师认为,随着机构精细化运营能力以及教学和服务质量的不断完善,用户扩科、续班率提高,在线大班的LTV(用户生命周期价值)将逐步提升。1对1行业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善,以及头部1对1机构对激励机制的调整,盈利模型有望得以改善、更加健康。
而针对校外线上培训中凸显的问题,2019年7月,教育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要求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有完善的招聘、审查、管理培训人员的办法,师资队伍相对稳定,不得聘用中小学在职教师;此外,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要在培训平台显著位置公示收费项目、标准及退费办法,不得收取超过60课时或3个月的费用。
红星新闻记者 彭莉
编辑 李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