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伊始,娱乐圈很是热闹,大家在瓜田里上蹿下跳。
先是郑爽找人代孕和前男友撕逼,后是张碧晨怀孕生子后带孩子认爹,信息量之大,让广大吃瓜群众大跌眼镜。
华晨宇承认未婚生子
然而,八卦的背后,是3个不到2岁的孩子。
郑爽认为,双方已经没有感情基础,也养不起孩子。送走孩子,是为他们好。
张碧晨觉得,不想剥夺孩子拥有父亲的权利,双方在无婚姻的基础上继续抚养孩子,也是为孩子好。
作为一种出生和选择都不由自己的存在,他们没有发言权,只能任凭大人用“为你好”安排自己的一切。
我们不由得思考一个问题:什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
在不同的人看来,答案有很多,比如爱,理解和信任,尊重和宽容......
曾经我也这么觉得,但看到娱乐圈的表现,我坚信还有一点更重要:安全感。
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不因缺爱而自卑,也不因孤独而敏感,把他们当做独立的个体而不是父母的产品去对待,这就是真正为他们好。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道德是法律的人性。郑爽的做法,既突破大家的底线,又颠覆人性的良知。
网上流出的两家人录音内容中,郑爽一度想打掉7个月大的胎儿,打不掉又想着把孩子送人。
她家人也表达了弃养的想法,还自认为全家都做了一件行善积德的好事。
这家人怕是把孩子当做白菜,想要就花钱,不想要就丢掉,对生命的漠视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程度。
父母的三观颠覆成这样,郑爽再说什么疯话想必都不会有人觉得奇怪。
郑爽一家人
这一年,本应该三十而立的她,不但没立起来,反而身败名裂。她有今天的结局,父母“功不可没”。
《我们与恶的距离》中有这么一句台词:“所有人都想让他死,但没人想问为什么他成了杀人犯。”
公众号“谷雨实验室”曾经采访过郑爽母亲,揭秘了郑爽高人气背后的孤寂亲情。
自扇耳光、承认整容、怒怼媒体、大爆粗口……在娱乐圈疯疯癫癫的郑爽,也有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充满演员梦想、在家中占绝对主导的母亲,从郑爽5岁起,就给她制定了十年计划。
不仅要求她学习钢琴、长笛、表演等,还把年幼的送她送去千里之外的四川跳级学习舞蹈。
母亲喜欢顺从的女儿,饮食要控制,不能变胖;练琴要准确,不然要小棍打手。面试和表演的舞蹈是要自己全程参与的,就连二人的对白都是被母亲设计好的:
“大壳,将来长大了当什么?”
“当演员。”
“考哪儿?”
“考北电。”
“在哪儿上学?
“在北京。”
目睹父母因为自己砸碎钢琴,因为舍不得离开父母而被嘲笑,想做普通的上班族,却背认为是没出息。郑爽谨小慎微,又敏感叛逆。
母亲认为,孩子的优秀彰显着自己的成功,但郑爽问她:“妈,你不觉得你欠我一个道歉吗?”
母亲十分委屈,用尽一生培养的优秀孩子现在什么都有了,但是她不感谢自己就算了,还要求道歉?
郑爽和妈妈
在综艺里,爸爸问郑爽:“爸妈做的都是为你好,你还责怪我们么?”郑爽思考了很久,缓缓说出三个字:“嗯,责怪。”
父母控制欲强,把个人意志灌输给子女,这到底是为谁好?
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总是早熟敏感,战战兢兢,缺乏自信,不懂得爱自己,更不知道如何爱亲人。
在得不到回应的亲情中长大的孩子,就像是绝望的孤岛。而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希望优秀的同时
又接受普通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你和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你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如果你与父母都无法建立起亲密关系,那么也很难和外人建立亲密关系。然后在社会历练和人情世故中一点点关闭内心,不再打开。
但相反,如果你和家人的关系非常好,他们是你最坚定的支持者,无话不谈的好友,那你一定的内心一定会很丰盈。
用心理学的话说,这叫内在资源丰富。
这些人可能平淡无奇,但是他们的言谈举止、眼里的光、心里的梦都让人羡慕。
玩B站的人都听说过何同学,这是一位粉丝超过600万的视频博主,很年轻,也很特别。
B站UP主:老师好我叫何同学
虽然是00后,但是思维缜密,逻辑清晰,拍摄视频的整体结构、文案和内容也都十分精美。
比如在讲解手机使用时长时,他会从限制手机屏幕时间的方法出发,然后分析人的行为习惯,再详细介绍自己是如何把碎片化手机使用时间变为长久专注时间。
最后升华高度:阅读和娱乐的碎片化会导致注意力的碎片化,长时间专注会让人有清晰的获得感和安全感。
而不是放下手机的空洞感,从根源上帮大家分析专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兼具稚嫩面孔和深刻思考力的何同学
可以说,看他的视频,不是流水线作业生产的、毫无新意的常见内容。而是从理性的角度来分析产品的好坏,从感性的角度来谈产品的情怀,让人心生好感。
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深刻的思考力,更加让人佩服。其实,这跟他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何同学说,自己从12-13岁路开始接触大量的数码领域视频和产品,经常去参加各种行业前沿的展会。
即便做视频的成本比较高,父母也给予大力支持,不会认为他不务正业。
最让人动容的是,他曾发了一张《2018年个人年度报告》截图。图上他最特别的粉丝全年观看了他视频545次。
他写了一句话:“个人年报出了,看完有点想哭。不是因为这一年涨了多少粉,涨粉是好事,但不至于感动。是因为我认识这个把我的视频看了545次的人,她是我妈。”
相比一夜涨粉百万、登上《开讲啦》讲台的新晋网红何同学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名气,而是家人的理解、认可和支持。
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家庭。
纪伯伦曾说过:“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优秀的家庭接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鼓励他们发展爱好、经历挫折、体验人生的各种可能,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
他们不把孩子当成实现自己未竟理想的垫脚石,也不把孩子当成扬眉吐气睥睨众人的脸面。
希望优秀的同时又接受普通,明白这一点,就是给孩子最强的安全感,也是对自己最大的宽容。
真正优秀的教育
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父母这个角色,不需要前期考核,直接就能持证上岗,但是之后却需要终生学习。
事关家庭教育的问题,无论是粉丝千万的当红明星,还是能力过人的资深戏骨,都存在优缺点。它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不断的摸索、磨合和尝试。
优秀的孩子,需要优秀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论。
上世纪80年代初期红遍中国的日本歌手陈美龄,最为人称赞的是将3个孩子送进斯坦福大学读书。
她本人也是斯坦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在子女教育方面,她一直在学习和思考。
她说,父母经常犯错误,但是这10点是最需要警惕:
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不要用物质来奖励小朋友、不打骂孩子、不反对孩子高中谈恋爱、不要对孩子撒谎、
不要替孩子做选择、不给孩子制定学习时间表、不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不要因为工作疏忽孩子、不要在孩子问问题的时候说等一下。
陈美龄和三个儿子
她会在下雨天和孩子一起外出看水中树叶的漂流方向,也会在孩子问“天空为什么是蓝的”时放下锅铲,带孩子寻找答案。
她说到一个细节:大儿子提出要去美国留学时,她有点犹豫。
因为大儿子却想去的是排名第七的学校,而不是她心目中排名NO 1的名校。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她没说什么。
后来她得知,学校会为每名学生配一匹马,而且要求学生把马养好了。比如必须先把马喂饱,才能去吃早餐。
这样一来,孩子们的责任感就得到极大提高,大儿子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更浓厚了,陈美龄也更坚信不插手孩子的选择是正确的。
“我时常觉得,教给他们一点工具,去寻找梦想。要是他们失败了,也不会气馁,继续找别的梦想。
要是他们成功的话,也要先谦虚,可以和大家分享,这样的教育是我的目标。”
这样的目标是所有父母和子女的期盼。
真正优秀的教育,是和孩子一起成长。让他们觉得,家庭可以成为自己坚实的依靠,真正的避风港,而不是打心里想逃离的灾难漩涡。
写在最后
一位网友说,明星们近期的丑闻让大家觉得,原来恋爱、结婚、怀孕、生子可以是四个毫无关系的人生阶段。
成年人撕逼的背后,还有很多瑟瑟发抖的孩子蜷缩在阴影角落。他们没有做错任何事,却莫名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热点。
他们的父母没带好头。
其实,家庭教育是个让人特别困惑的话题,既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未知,又需要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谨慎。
在不知道结果时,父母们只能只身示范,给孩子做榜样,引领他们一生的行为和态度。
假如20年后,郑爽代孕的两个孩子问她:“妈妈,原来我们就是那个TMD想打也打不掉的孩子啊”,不知道郑爽该如何回答?
假如20年后张碧晨的女儿问:“妈妈,你和爸爸到底是什么关系啊?”不知道张碧晨如何回答?
梁启超与孩子合影
想起著名政治家梁启超对子女书信中写的三句话:
“我常常感觉,我要拿自己做青年的人格模范。”
“有我这样一位爹爹,也属人生难逢的幸福。”
“你自己所尽的到的责任,也可以令你精神上无限愉快了。”
一切尽在不言中,真是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