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华裔英国人对香港人的忠告——不要把英国想得太好

在最近的《大西洋周刊》上,一位华裔英国人跟香港人(特别是黄丝)谈了一些现实,一些英国的现实,希望让他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英国。

作者署名伊莎贝拉·张。

她1989年出生在英国,她的父母当年是从香港移民到英国的(97之前的移民潮)。从这个家庭背景判断,她应该是同情黄丝的(或者本身就是黄丝),但她能够站出来给黄丝们泼冷水,说明英国对黄丝们确实不怎么样。

当她看到很多黄丝们把英国作为自己的避风港,她就觉得这些人太天真了。

英国人可不是热情好客的民族。

她列举了一些事实。

97年之前,有很多人移民到了英国,加上其他渠道进入英国的华人,在英华人可不是一个能够被忽视的族群,但直到2015年,英国议会中都没有一位华人议员。2015年,一位叫做艾伦·麦的华裔当选下议院议员,但他一直在淡化自己的华裔身份,而是强调自己的英国公民身份。

作者5岁的时候,学校的老师警告她母亲,如果她继续在家里讲广东话而不是英语,那她的英语将不会得到进步,成绩将会很糟糕。长大后她才知道,其实懂汉语是一个优势,而不是障碍。

事实上,整个英国社会都在给他们这些华裔灌输,你们是英国人,而不是中国人。

从小,他们就被教育如何用正确的英国方式思考、行动和说话,以及如何热爱君主制。在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追悼会上,作者和学校的许多学生被邀请参加一个新闻电台的拍摄活动。他们的任务是带着哀悼的花朵进入公园。

他们的老师温柔地暗示,他们要哭泣。(到哪都是形式主义啊)

学校给他们灌输的是维多利亚女王“令人印象深刻”的64年统治,以及她对茶和土豆的癖好,还有其他一些古怪的细节。但是他们要么没有谈到,要么只是含糊地提到了大英帝国的黑暗现实: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创伤,英属印度的奴隶贸易,以及英国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作者从不敢质疑他的功课,也从不谈论中国文化。她试图融入英国社会。但是,尽管伦敦是她唯一知道的家,但她仍然感到格格不入,从来没有真正在家里的感觉。她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样躲在邻居中间。我是英国人还是广东人?

她发现,她不可能两者兼得,因为没有空间讨论双重身份。当她的白人朋友取笑她的中国朋友时,她敏锐地意识到,尽管有人说她“不像他们” ,她还是很容易受到同样的对待。

在学校里,这两个群体在食堂分裂了: 一个供白人学生使用,另一个供香港交换生使用。两帮人都要求她和他们坐在一起,她最终只能回到宿舍,不敢吃饭。

这种刻板印象是非常无情的。陌生人会对她大喊“鸡蛋炸虱子”和“炒锅脸”(都是骂中国人的话) ,或者叫她“苏西 · 黄”(Suzie Wong,同名小说中虚构的香港妓女) ,或者评论她的“异域风情”。

在作者大学的第一年,她的几个白人室友捉弄了她。他们在厨房里留下了一张假的中国交换生冯婷写的字条。在信中,冯婷表示自己感到不知所措,想和她打个招呼。连续几天,她一直在敲着一间空公寓的门,担心为什么这个学生一直没有出现。她给冯婷写信说: “我也是香港人。”“等不及要见你了! ”,当然没回应。

后来,当这个诡计被揭穿时,她几乎要哭了。她的室友们的笑声很残酷,这个玩笑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们非常了解她的内心冲突,以至于他们能够识别出其中的核心元素: 与那些长得像你的人产生共鸣就是让自己出丑。

今年2月,一位伦敦帝国学院的教授讲述了一位中国少年的故事,他的这条推文在网上疯传。这位中国少年是在意大利的中国人,他在火车上被人嫌弃,说他会传播病毒,这位少年就用意大利语跟他妈妈说: “妈妈,我这辈子只在谷歌地图上看到过中国。”火车上的意大利人听了都鼓掌。

这种种族主义无处不在,2020年的前三个月,伦敦就发生了267起针对东亚人(他们都被当成中国人)的仇恨犯罪,包括暴力袭击、抢劫和威胁。

所以,作者最后反思,在英国的中国人应该团结起来,像在美国的中国人那样,维护自己族群的权益。

看了这些事实之后,大家是什么感觉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