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突然成了香饽饽
大家应该都从各个渠道感觉到了,最近教育培训行业的广告铺天盖地,售课电话也是打个不停,已经到了人见人烦的地步。
一个公交站,站牌广告都是各类教培机构,也不新鲜。
电视广告,手机广告,全渠道、全方位、无死角,都被覆盖到了。
以至于有关人士表示:
一些线上培训机构为了获取客源,不把钱用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刀刃上,而在各大媒体上铺天盖地做广告,营造所有孩子都需要参加培训的氛围,加重家长的焦虑。
教培行业的成长空间,也被资本看好,几家教培机构在2020年连续获得融资,连一些互联网巨头也亲自下场,成立了自己的教培公司。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教培行业甚至超越了互联网和房地产两个大户,跻身就业景气的行业第2名。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名校生,投身教培行业。
名校毕业生特别受欢迎,因为他们当初考入名校的经验,本身就是做教育培训时的最好加持。
即使是刚入行的普通新人,年薪也在15-30万之间,好的,可以达到百万:
相比较之下, 此前多地大力推行教师工资不低于公务员,可想而知,很多普通教师的收入,可能真不高,要是和教培机构相比,更是拿不出手。
这样好吗?
教培行业这么火爆,薪水这么高,钱当然不是变出来的。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撰文称,中小学教培行业,以每年12%左右的速度增长,预计2020年底达到3万亿,而2019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为40046.55亿。
也就是说,家长们在课外辅导上花的钱,已经达到了国家教育财政学经费投入的75%。
相信各位家长看到这个数字,应该都感同身受,一把鼻涕一把泪。
当教育变成了商业,变得有利可图,并且是有很大的利益可图的时候,就免不了一些人、一些机构急功近利。
上周,中纪委网站发文,批评被资本裹挟的在线教育。
在以赚钱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教育“教书育人”的初心,还能保留多少,还能保留多久?
教培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的背后,又有多少家长陷入焦虑,被迫卷入“不敢不补”的课外补习大军。
这不是教育本应该有的模样。
增加供给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说应该如何破除“内卷”,最有效的方法,是“增加供给”。
增加住房、增加医院、增加大学、增加中小学,就能一定程度上破除内卷。
以深圳为例,因为涌入人口太多、太快,高中供给不足,导致深圳中考录取率,这几年都在45%上下,比很多地方的50%还低。
去年,有报道说深圳将要建设多所高中,这一举措有望提高中考录取率。
因此,减少教育焦虑的最好办法,同样是“增加供给”,增加好大学、增加好高中的数量。
另一方面,则是给学生“增负”。
必须承认,减负的初衷是好的,旨在减轻学生、家长的负担,不过因为中高考的存在,很难减。
因此,从现实的效果看,校内减负,会导致家长校外补回来,实际负担没减,经济负担还增加了,倒是便宜了教培机构。
所以,在这里又要重申以前重复很多遍的观点了:校内减负,会导致校外增负,只有校内适当“增负”,校外培训的空间才会相应减少,才能真正减负。
现在的互联网这么发达,优质的师资、课程,想要扩散到其他地方,应该也是很简单的事,而且国家已经在这么做了。
去年疫情期间,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时候,就准备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教育部门要是能把“课外补习”,当成半公益的事业来做,哪还有教培机构什么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