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焦虑不容忽视 如何健康顺利迎接宝宝

近年来女性孕产期的心理问题得到日渐重视,因为产前焦虑的发病率高而且它的危害性渐渐变大,所以有很多人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国内外对孕期焦虑、焦虑发生率的研究结果不完全相同。国内张氏报告表明孕妇出现产前焦虑的几率时6.25%,出现产前焦虑的几率是5.02%。国外Jornasan[4]等人认为孕期32周是最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发生率分别为15.6%和12.4%,明显高于一般人发生焦虑情绪的几率。O'Hara经meta-analysis得出:孕妇产前的并发症最常见的便是焦虑,然而,大部分产妇并不会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产妇会发现自己出现了焦虑的情绪。我国施慎逊综合国内的研究报告,指出产前焦虑的发生率为6.56%到18.14%。产前焦虑有很大的危害,它不仅对产妇自身的健康、婚姻家庭有不利的影响,还会影响她与婴儿的关系,会影响婴儿的情绪、行为、智力及认知能力的发展,当产妇的焦虑情况严重时会做出伤害胎儿及自杀的行为。

孕妇心理变化对胎儿的影响不容忽视。妇女受孕后,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并通过彼此相关的神经生理等中介机制来制约全身各系统、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响孕妇的心身健康,增加妊娠并发症的机率,影响胎儿发育。有研究表明,高危待产妇会比正常待产妇更容易出现胎儿发育畸形、围产儿死亡。胎儿的正常发育、健康成长不仅与母体的身体状态有关,跟母体的心理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母亲的焦虑恐惧情绪会通过儿茶酚胺类的介质作用导致胎儿也会出现相应的情绪变化,比如血管收缩,降低血液供应,从而影响胎儿的发育,情况严重的,导致胎儿大脑发育畸形。美国心理学家欧丁格和西蒙的研究发现[5],孕妇的焦虑症还将影响胎儿和新生儿的神经行为特征。研究表明:妊娠期间孕妇的心理状态直接造成胎心率变异和胎动的变化,这将会影响婴儿出生后的情绪。如果孕妇处在高应激状态下,婴儿的副交感神经能动性会降低,而他的交感神经兴奋性会增强,这会引发胎心的率基线明显升高,胎心变异性减少,这会导致婴儿出生后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出现多动、易烦躁、爱哭等状况,这将会直接影响婴儿以后的心理健康发展。

焦虑作为一种负性情绪,对胎儿以及孕妇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孕期出现焦虑情绪会导致母体的免疫力下降,抵抗疾病的能力也会降低。孕母的焦虑不安会影响子宫的动脉血流,造成宫内缺氧,造成胎儿发育不良、早产、难产、胎儿死亡等。因为焦虑紧张时,孕妇对疼痛的耐受减低而对疼痛反应敏感,所以在分娩过程中则会因为产痛而出现哭闹、耗废体力等现象,影响了子宫收缩力,而产妇不良情绪又可促进体内儿茶酚胺的分泌,导致宫缩不协调,增加难产的几率。

产前焦虑对母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过度的焦虑可引起体内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减少,导致子宫收缩乏力,诱发出血;产妇出现焦虑的情绪会使其丧失对工作和生活的热情,不想与别人进行交流,吃不下东西,失眠,性冷淡,严重时会出现自杀的行为。病情严重或没有及时进行治疗的人还会发展成产前精神病。不仅如此,产前焦虑还会破坏母婴关系的正常建立,有关研究表明,患有产前焦虑的产妇在产产前可能会出现乳汁分泌不够,婴儿要不到足够的奶水,会产生哭闹行为,如果婴儿喝的母乳不够,对他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影响。

为了产前有个健康心态应引导待产妈妈情绪的表达和宣泄,不良情绪应对措施的讲解和讨论,放松训练以及夫妻家庭教育,并以集体形式进

妊娠早期,孕妇烦恼与妊娠后体形变化和妊娠反应带来的诸多不适,妊娠中晚期孕妇更多关注对分娩的承受能力,因而产生恐惧。妊娠期间妇女的焦虑程度差异很大,因人而异,各具特色。对孕妇进行一系列产前的干预,比如参加孕妇学校,给她们普及分娩、哺乳、育婴的知识;参观熟悉产房;个别心理咨询;对她的丈夫及家属的进行宣教,告诉他们生男生女都一样,男女都是接班人;丈夫的全程陪护等。都可以使待产期间妈妈的心理维持比较健康的状态。

待产妇的饮食要合理,注意荤素搭配,还要多喝水,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母婴的营养和生理需要,母乳喂养才能成功。人体骨骼的密度在35岁之后就不会再增加,随着年龄渐长,骨骼中的钙质逐渐流失,到了更年期,钙质的流失速度就更快了,骨头也出现了许多警讯——手脚麻木、脚抽筋,一不小心就会驼背甚至骨折。待产妈妈要注意及时补充钙质,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在天然的食物中,钙质含量较高的食物有乳制品:牛奶、奶酪、发酵乳、豆腐、小鱼干、海带、紫菜、油菜类等。但是吃进去的多并不代表吸收的一定多,有许多因素会导致钙的吸收受阻,例如:碱性环境、高脂肪的饮食型态以及食物中磷的含量。因为钙在酸性环境下较容易吸收,所以建议补充钙片的时机是在饭后一小时内,因为此时胃酸分泌较为旺盛,能提供适当的酸性环境有助提高钙片的利用率;另外,要注意避免食用炸的食物,以及油脂多的肉类,如:五花肉,烹调时

也应尽量清淡,少放点油。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