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妈小咪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图
01
可恶的新冠疫情,什么时候才能过去。
1月16日,北京一名6岁男孩确诊的消息,牵动着无数人的心。
追溯男孩的行动轨迹,原来孩子曾在1月10日确诊病例家的“小饭桌”托管。
什么是“小饭桌”?
类似于一种托管班的民间私人机构,主要负责中午、下午接送孩子上下学,多数“小饭桌”还负责孩子的午饭。
起初,很多人指责孩子的父母,明知疫情严重,为什么还要把孩子交给别人照顾。
“小饭桌”人多手杂,来来往往,这个时候,父母一定不能偷懒。
看到这里,莫名泪目了。
想到确诊的孩子才6岁,一个人离开父母,独自呆在病房里,是怎么样的恐惧与无助,医生和护士会不会像妈妈一样,给予他安慰。
想到自己的儿子,从小学开始,一直在“托管班”,很多次,孩子用央求的语气、渴望的眼神对我说:“妈妈,你什么时候能接我放学就好了。”
试问,哪个妈妈,不想让孩子在出校门的第一时间,彼此相拥,与他手拉着手,聊着一天的开心与忧愁,漫步回家呢?
可是,左手是工作,右手是生活,夹在中间的孩子,该何去何从。
再翻看孩子确诊新闻的评论,许多父母表示,送孩子去托管班,实属无奈之举。
父母均要工作,家里没有老人协助,家庭条件又难以负担长年累月的保姆费用,中午接孩子、回家做饭根本来不及,下午三四点便放学,父母还没下班。
如果不是情非得已,哪个父母不愿意陪着孩子,对他细心呵护。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孩子不负己。”
或许,成为父母,就是一种选择。
02
综艺节目《考不好没关系》中,有位爸爸特别忙,几乎没有什么时间陪孩子。
爸爸白天在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5点钟下班之后,就要经营自己的零食店。
等他关店回家后,孩子已经睡着了。
在节目中,他对孩子说:
“我搬起了砖,就没有办法抱你,当我抱起了你,我就没有办法养你。”
七尺男儿,声音哽咽。
明明是亲生父女,却需要通过一个节目,让孩子跟自己更亲近一点。
作家珍妮特·温特森说过: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简单的,也没有理所当然的东西。”
成年人的世界,再多的心酸与崩溃,都会自己去扛。
唯独在孩子面前,所有的防备,都变得脆弱易碎。
一个快递员,在11月的深秋,连续加班,送件到深夜。
女儿哭闹吵着要爸爸,无奈之下,爸爸对着手机视频,跳起了先前在女儿那里学来的舞蹈,希望能把女儿哄睡。
一位妈妈,在外工作,由于想念儿子,便打开家里的监控,看到才两岁的孩子,一个人坐在客厅里吃饭。
吃完之后困了,便自己爬到地毯上睡觉,整个过程,不哭也不闹。
安徽的一个小姑娘,才1岁多,在家里的院里摔倒,她一直对着监控喊:爸爸、爸爸......
只因在外打工的爸爸和妈妈,一直通过监控与孩子聊天。
是夜,一个9岁的男孩,哇哇大哭,惊动了邻居报了警,警察赶到时,孩子说,妈妈出去工作了,他一个人害怕。
可是,当民警表示要妈妈回来时,孩子却抽泣着说:不要给妈妈打电话,她回来一会儿,就少赚一单的钱。
成为父母后,选择就成了一种常态。
向左是缺失,向右是愧疚。
缺失了对孩子的陪伴,愧疚没有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条件。
向左是不舍,向右是无奈。
如果可以左手抱孩子,右手去搬砖,谁又会舍得放下孩子,去面对无奈的生活。
孙燕姿有首歌里唱:“向左、向右、向前看,爱要转几个弯才来。”
父母于孩子,只能忍痛向前看那风尘仆仆的未来。
03
河南扶沟的李女士,是一个单亲妈妈,离婚2年,带2个孩子,姐姐5岁,弟弟3岁。
之前在县城蹬三轮,一边抱着孩子,一边赚钱,经常到晚上两三点,都在工作。
由于劳动强度太大,长期久坐,腰椎盘突出,痛得晚上睡不着觉。
两个孩子等着张嘴吃饭,李女士只能改行卖糖葫芦。
3岁的弟弟实在太小,家里没人带,只能带在身边,风里雨里,白天黑夜。
人生不易,行路艰难,为母则刚。
李女士应该还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成为妈妈,她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与孩子一起,去战胜生活的考验。
孩子是她舍不下的软肋,更是她一路坚持的铠甲。
成为妈妈后,经常在联想,如果没有孩子,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或许,一个人过得逍遥自在;亦或,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然而,孩子来到身边,再苦再难,也要抬头向前走,因为背后有孩子纯真可爱的眼神,父母的每个选择、每一步,都在给孩子铺路。
安徽宿州的夜市街上,经常看见一个小姑娘趴在路边写作业。
在小姑娘前面的,是忙碌的、摆夜市摊的妈妈。
夏日的热浪滚滚,冬日的寒风袭人。
妈妈为生活奔波,孩子为未来蓄力。
如果可以选择,哪个父母不愿意带着孩子,在温暖如春的室内,岁月静好,欢笑嬉闹。
大概人生就是如此,谁也无法选择过什么样的人生,但可以选择在这样的人生里,怎么去活着。
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曾说过:
“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生活实难,父母笑着面对,孩子也会不畏前路。
丰衣足食、豪宅锦衣,是一种生活;风雨兼程,不畏不惧更是一种态度。
于孩子而言,难得的丰足优渥是渴望,陪伴父母亲历生活的真相,也是难得的财富。
还记得“考古女孩钟芳蓉”,在被北大录取后,她的成长经历被一点点挖出来。
童年的记忆里,没有父母的陪伴,她孤独地度过了成长的各个阶段,曾经渴望父母在侧,曾经奢望家人团聚,亦埋怨过父母、抱怨过生活。
然而,一路走来,她学会了释怀。
生活于她,别无选择,唯有照着父母行走过的路,去踏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
曾几何时,我们以为父母便是全世界、是世间无所不能的英雄。
待到成年之后,待到为人父母之时,终于,深深地体会到,那个不被生活打败、迎接生活痛击的父母,就是最伟大的英雄。
04
看过这样一句话:
“人生是一场负重的狂奔,需要不停地在每一个岔路口做出选择。
而每一个选择,都将通往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成为父母后,我们的选择,还承载着孩子的未来。
犹太父母常说一句话:“你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回报你”。
成为父母后,应该懂得:我们怎么对待生活,孩子就怎么迎接未来。
如果不出意外,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得到与失去并存、艰难与喜怒同在。
而选择,更是人生的常态。
父母选择了积极面对生活,孩子便会懂得,人生再苦,生活再难,向前走,都会迎接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