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五月识得五谷香”,老一辈的父母认为,宝宝长到5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尝试接触米、面等食物了,而且为了保证营养,宝宝吃的“第一口饭”通常是蛋黄。
而随着现代科学育儿的深入,旧的养育观念被证实有太多糟粕,宝宝的“第一口饭”不应是蛋黄,而应该是米粉,而且添加米粉的时机也不应早于6个月。
米粉如果添加不当,同样会导致宝宝脾胃失调,还会影响日后多年的饮食习惯。
妈妈给宝宝吃米粉,煞费苦心,宝宝反而“拒不买账”
宝宝长到6个月大了,还是瘦瘦的小小的,从来就没有其他宝宝那种肉乎乎的感觉,婆婆总说宝宝营养跟不上。
眼看着宝宝该接触辅食了,宝妈小迪想着,只吃米粉太单一了,如果能在米粉里加点其它食材,是不是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了?
于是小迪想当然地自作主张,弄了一点水果和蔬菜,蒸煮一下,切成很细小的碎末,搅拌在米粉里,喂给宝宝吃。
宝宝一开始是很抗拒的,怎么都不肯吃,小迪心想:我如此煞费苦心地给你做,你怎么这么不买账呢?后来在小迪的强迫下,宝宝终于吃了一点,小迪很满意。
不过两周以后,宝宝开始拉肚子了,小迪还以为是着凉,没在意,宝宝越拉越厉害,小迪才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医生说:“宝宝肠胃还没那么强大的消化能力,你米粉里添加了那么多其它东西,完全不符合宝宝的适应规律,当然会引起脾胃失调,肠道菌群紊乱。”
调理了好长时间,宝宝终于恢复了健康,不过由于第一口辅食就出现了重大失误,宝宝后来好几年都成了“吃饭困难户”,吃不了多少,一吃多就会积食发烧,生长发育也一直落在同龄人后面。
吃米粉的五大常见误区,会影响宝宝日后的饮食习惯,妈妈不要踩雷
很多妈妈只知道给宝宝吃米粉,但却常常绕不开一些米粉喂养误区:
●用开水冲泡:破坏米粉营养
我们成年人在冲泡咖啡或是豆奶粉、芝麻糊时,都习惯用开水,越烫的水冲泡出来的效果越好,是明显的糊状,口感极佳。
但给宝宝冲泡米粉时,可不能用开水,而应该先兑好50℃水温的少量水,然后再放入米粉,一边搅拌一边适度加水,等调好以后基本上就是最适宜宝宝吃的温度。
开水冲泡会破坏米粉中微量元素和其它营养物质,所以温水最合适。
另外,宝宝从小吃太烫的食物,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味蕾,形成习惯后,长大也喜欢是烫食,对食道也是非常有危害的。世界卫生组织把65°以上的食物,归为2A类致癌物,会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米粉要浓稠:太高估宝宝的消化能力
妈妈把米粉做得过于浓稠,太干燥,一方面,刚接触辅食的宝宝,吞咽能力还不够,咀嚼能力也还未锻炼成熟,过于浓稠的米粉容易呛到宝宝。
另外,妈妈不能太高估宝宝的消化系统了,吸收不了其中的营养,米粉等于白吃,还会造成宝宝大便干燥。
米粉调制好以后应该呈流动状,不太干也不太稀,由少到多给宝宝尝试。
●自制米粉更放心:缺乏营养,质量不过关
有不少妈妈认为,市面上买的米粉怎么也不如自己制作的放心,米粉不就是把米磨成粉状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于是就DIY亲妈牌米粉。
实际上,自己制作的米粉成分单一,缺乏营养,而且打磨得再细也不如专业商家生产的好,都是粗颗粒的,不利于宝宝消化吸收,而且制作过程中,卫生不能保证,质量也不过关。
●用奶粉或果汁冲泡:早早把宝宝养成“重口味”
米粉都是没有什么味道的,有的妈妈觉得宝宝不爱吃,是因为味道寡淡,于是用冲好的奶粉或榨出的果汁来冲泡,宝宝似乎吃得挺香。
其实这种做法是为宝宝将来的饮食习惯埋下了隐患,宝宝的味觉需要逐渐从寡淡到清淡到有口味过渡,一上来就吃口味过重的食物,宝宝就会对其它味道的食物产生排斥,容易形成挑食、偏食等不良习惯。
●奶粉瓶喂宝宝:宝宝越吃越“笨”
有些宝宝对奶瓶特别依赖,一开始不愿接受辅食,妈妈就把米粉调制得很稀,灌进奶瓶中,用奶瓶吸引宝宝吃。
看似宝宝是接受了米粉,但这个吃的过程里,宝宝的咀嚼和吞咽能力都没法得到锻炼,不会灵活运用自己的口腔肌肉和舌头,说话自然就晚。
而且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用勺子吃米粉,看到勺子过来,懂得长开嘴巴,最后学会自己用勺子吃饭,这是个手眼脑协调的复杂动作,宝宝通过学习这个动作来开发智力,促进大脑神经连接,对学习其它技能和知识也是打基础的练习方式。
这种吃法会让宝宝形成依赖大人的习惯,长大了吃饭也等着别人喂,不愿自己动手,不利于培养独立自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