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肛欲期”怪癖太多,家长以“忍”为上,处理不当易留阴影

带娃从来不易,为了给宝宝的成长保驾护航,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碰到各种问题。

有的属于“熊孩子”的通病,还算好解决,但也有一些让我们倍感烦恼,完全不知从何下手。比如宝宝的“肛欲期”,就让广大父母束手无策。

看到宝宝把排泄物弄得到处都是,甚至直接拉在裤子里,大多家长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稍不注意就可能对孩子打骂伺候。

但问题在于,打骂不仅没能改善问题,反而还可能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可谓是得不偿失。

01案例:宝宝“肛欲期”怪癖太多

林女士这段时间就发现儿子很不正常,甚是苦恼,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今年3岁半岁,之前一直都很乖巧可爱,与人沟通也彬彬有礼,简直就是“小天使”一般的存在,平时她也没少跟人夸。

可自从上幼儿园开始,一切都变了。刚去没几天,老师就打电话说儿子拉裤子里了。本来觉得孩子这种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可能是刚去幼儿园比较紧张,就没在意。

可后来实在太频繁了,幼儿园便建议林女士先把孩子领回家,等问题解决了再来上学。

林女士刚听说的时候,觉得幼儿园根本就是无理取闹,还为此前去理论。可看了监控录像之后,才发现孩子的问题确实很严重。

为了改掉孩子这个坏毛病,她先是好好沟通,后来又使用了网上比较流行的奖励教育,可都没有效果,最后还控制不住情绪把孩子打了一顿,可情况根本不见好转,反而更严重了。

孩子有时来了便意,随地就拉,还不停换地方,搞得家里臭气哄哄的。

这其实是孩子的“肛欲期”到了,林女士的做法显然本末倒置了。时期孩子拉裤子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应该慢慢引导,而不是当成坏习惯严加管教。

02何为“肛欲期”?

这一说法最早是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在人格发展学说中提出的,他将人类性心理分为5个阶段:

口欲期(0-1岁)肛欲期(1-3岁)性蕾期(3-6岁)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2岁之后)

口欲期结束后,孩子急需新的刺激点来满足心理上的空缺,就会被粪便保留和排泄的感觉所吸引。

这是成长中的必经阶段,如果家长当成坏习惯处理不当,很容易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03此信号暗示宝宝“肛欲期”到了

本来已经学会使用马桶的宝宝,突然不会上厕所了,而是根据自己的意愿把粑粑拉得到处都是,甚至直接拉在裤子里。而且通常不是先通知,等到“作案”后才告诉家长。

还有些孩子会故意憋着不上厕所,等到憋不住了偷偷地找地方排泄。更令人奇怪的是,他们不一次性拉完,而是每隔一段时间拉一次,每次还换个地方,以此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如果孩子出现以上这样的“怪癖”,说明很可能是“肛欲期”到了。

04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肛欲期问题?

首先,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对与错的界限很模糊,行为基本都是根据心理需求产生的。

因此,遇到此问题切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暴力对待,家长还是要以“忍”为上,多加引导。

1)引导为主,避免暴力

打骂教育可能有一定作用,但治标不治本,反而会让孩子在心里留下阴影,短时间内由于恐惧而改变,但过不了多久还是会按照心里的想法行动。

如果家长过分压制,还可能使孩子形成“肛门人格”,常表现为吝啬、整洁、强迫、固执以及内心冲突。

2)以进为退,转移注意力

孩子“肛欲期”的表现是由于“口欲期”结束,心理上缺失快感导致的。

因此,家长可以用其他方式填补孩子内心的这一处空缺,比如多陪他玩耍、沟通、买新玩具,或做孩子喜欢的食物等。

图片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3)使用间接惩罚

既然打骂不合适,我们可以采用间接惩罚的方式,来帮助宝宝快速走出“肛欲期”。

我们应该先对宝宝进行语言引导,说明其中利害,若孩子总是不改,那就给他穿上纸尿裤。穿纸尿裤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是很不舒服的,自然会很抗拒。

然后,我们要告诉孩子,只要不随地大小便、不把粑粑拉到裤子里,就可以不穿纸尿裤。

孩子受不了,慢慢就会自觉提出上厕所的需求了,此时再带他去厕所会更愿意配合。

孩子的“肛欲期”一直是让很多家长头疼的事,但这是成长的必经过程,并非宝宝故意不乖,他们没有对与错、脏乱和卫生的概念,需要家长保持耐心、用心引导,总之要记住一个“忍”字。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