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智商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遗传基因。心理学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一个人的IQ (智商),大约有50%取决于基因遗传。
这就跟身高一样,一米七的父母,生不出两米高的姚明。
但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研究,却似乎推翻了这一点。因为学者们研究发现:那些7岁前,特别痴迷恐龙的孩子,智商显著高于同龄人。
难道后天的影响,比先天影响更大?这个研究结果,犹如在心理学和教育界投下一颗陨石,引起剧烈震荡。
那么问题来了,
01
喜欢恐龙的孩子,和同龄人相比,在智力方面,有哪些优异表现?
我们先来做个测试,下图是国产的马门溪龙和腕龙、梁龙、雷龙和人的对比图,你的孩子能分辨出,哪只是国产的马门溪龙,哪只是腕龙、梁龙、雷龙吗?(答案在评论里找)
如果你的孩子,能准确分辨出各种恐龙,那恭喜你,你家娃的智力,高出了80%的同龄人。
这可不是我瞎掰的,这是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的一项科学研究,他们针对4岁和6岁的孩子做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得出结论:对恐龙有“强烈兴趣”的小朋友,可能有更高的智力水平。
换句话说,如果你家的小朋友非常的喜爱恐龙,喜爱到什么程度呢?能分辨出腕龙、梁龙、雷龙的区别、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等等,那或许表明你的孩子智力水平高于同龄人。
究学者发现,那些对恐龙有“强烈兴趣”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至少有以下优点:毅力更强,有更好的专注力,有更复杂的思维能力,甚至语言表达能力更好。
不仅在智力方面,学者们还发现,那些痴迷恐龙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更好的处理问题的能力,包括能更理解成人,和家长、老师的关系更好。
那么问题又来了:
02
是聪明的孩子都喜欢恐龙?还是喜欢恐龙后,变得更聪明?
即: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也就是说,会不会是一个巧合:刚好聪明的孩子,都喜欢恐龙?
学者们的研究结果,振奋人心:是后者!即,喜欢恐龙后,会让你的孩子变得更聪明!
艾琳(Erin),是学者们调研对象中的其中之一,她是4岁开始疯狂喜欢上恐龙的。生日礼物,她要恐龙的;万圣节,她扮的是恐龙;去图书馆、博物馆,她呆的时间最长的区域,是恐龙区;甚至每天晚上,她都要抱着恐龙睡觉。
“她近乎疯狂的痴迷恐龙。”她的妈妈苏珊说,“而且不是单纯的喜欢,她能记住几十种恐龙的名字,知道它们喜欢吃什么,知道它们长什么样,甚至生活的不同的史前时期……关于恐龙,你几乎考不倒她。”
学者们在不同阶段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当艾琳痴迷上恐龙后,她变得更专注了,看绘本和玩玩具的专注时间,大大增加,而且显著高于同龄娃;玩玩具遇到难题时,也更少地摔、扔玩具,说明她的毅力更强……而在这之前,她的这些方面甚至是落后同龄人的。
艾琳不是个例,在所有的测验对象中,都表现出了这种显著的智力变化。
我们知道,根据著名的“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2-7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有四大认知局限(中心化、只关注表面、静态思维、不可逆),还不具备逻辑思考的能力。
大部分的孩子都展示出这样的发展规律。但是在这项研究的测验中,像艾琳一样痴迷恐龙的孩子,却展示出了初步的逻辑思考能力,说明他们的智力发育,显著优于同龄人。
那么问题又来了:
03
为什么痴迷恐龙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
难道是因为“长得丑,活得久……”,还是因为“史前社会的恐龙,有什么神秘的力量”?
当然没那么玄乎,研究人员给了我们科学的答案:关键在“痴迷”,心理学专业术语叫“强烈兴趣”。
首席研究员乔伊斯·亚历山大写道:“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获得专门知识,是人类整个学习的过程。当孩子痴迷恐龙时,他就会迫切的想要探索和掌握相关知识,而这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智力表现,是有益的。”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对恐龙的强烈的兴趣,激发出孩子强烈的学习动力,让孩子想更深入地了解恐龙相关知识。在这样的探索过程中,孩子逐渐培养起更高的智力。
如果你的孩子也对恐龙有“强烈兴趣”,你一定会发现,当他得不到喜欢的恐龙玩具时,他会想更多的办法,而不是像普通小朋友一样,只会以“哭”要挟家长;当他想知道腕龙和雷龙哪个更厉害时,他会寻求更多的帮助,在了解的过程中会更认真地倾听……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探索学习的过程,让这类孩子的毅力得到显著加强,专注力更是大幅提升,而且跟同龄娃相比,他们有个显著优势——能处理更复杂的信息,即具备了复杂的思维能力。
还有诸如语言表达能力更好,更懂得倾听大人讲话等等。
那么问题又来了:
04
是所有喜欢恐龙的小朋友,都变得聪明了吗?
这个问题就像在问:“喝了六个核桃,就能考个好成绩吗?”如果是这样,那就好了……
事实上,研究人员指出:只有对恐龙保持长期的“强烈兴趣”,才会表现出显著的智力优势。而根据统计显示,只有约20%的小朋友,能够将兴趣保持到上学阶段的6-7岁。
又是该死的“二八定律”……
事实就是这么残酷。研究结果表明:这20%的孩子, 智力普遍高于同龄人。而那些对恐龙只有“三分钟热度”的孩子,在以上提到的智力方面,并没有显著的优异表现。
当然,科学家也指出,并不是只有“痴迷恐龙”,才会让孩子变聪明。对其他事物有“强烈兴趣”,例如车、机器人等,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但是呢,恐龙是最典型的,因为恐龙的神秘、远古以及强壮得不可思议等,对大部分的孩子来说,都太有吸引力了。
那么问题又来了:
05
怎样培养你的孩子,让他对恐龙产生“强烈兴趣”,从而成为那20%的智力超群者?
“只给结论,不给方法,就是耍流氓!”我不想被骂是流氓,所以,方法肯定是要给的。
家长鼓励孩子去喜欢恐龙?抱歉,这没有用。不好意思,我还是要先泼个冷水。因为这就是 事实:家长的口头鼓励(例如“人家都喜欢恐龙,你怎么不喜欢”)、物质奖励(经常给孩子买恐龙玩具),想因此让孩子对恐龙产生“强烈兴趣”,没啥卵用……
因为,兴趣不是靠嘴说的,而是要靠点燃的!那有用的方法是什么?记得先收藏,防丢失。
方法一:润物细无声的引导,可以最大限度地点燃兴趣.
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的儿科专家凯利·陈(Kelli Chen)说:“孩子的主要职业是玩耍,所以他们正在通过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去玩、去游戏,这是孩子的学习方式。”
翻译成白话,就是:“要用玩的方式,点燃孩子的兴趣。”
举个例子,我的一个朋友问我:我家娃平常不喜欢恐龙,但是他喜欢看《帮帮龙出动》的动画片,怎么引导?
你可以陪他一起看,然后问他:“红色的队长是什么恐龙啊?它看起来好凶,为什么它能当队长呢?”“那只会飞的是什么恐龙?它也喜欢吃巧克力吗?”“哇,怎么每只恐龙都不一样呢?好神奇,它们都是什么恐龙啊?”“哪种恐龙是最高的呢?有我们房子高吗?”……
诸如此类,用好玩的问题去问孩子,启迪孩子的思考。刚开始,可以陪孩子一起去绘本、纪录片等中寻找答案,点燃孩子心中的那团火后,孩子会越来越感兴趣的。
朋友反馈,这个方法效果奇佳,现在她家娃天天都在那研究恐龙,她都快跟不上娃的进度了。
方法二:给予积极反馈,可以持续点燃兴趣
积极的反馈,就像你家厨房的煤气一样重要。没有煤气,你再怎么拧开光,也打不着煤气灶。
那怎样给予积极的反馈?当孩子跟你说:“妈妈,你知道角鼻龙和异特龙的区别吗?”
消极的反馈:“不知道。妈妈现在没空,在煮饭,你自己去玩啊。”
积极的反馈:“(停下手中干的活,故作好奇)不知道呢,是什么呢?(然后认真听孩子跟你讲)……哇,你懂得真多,那我下次关于恐龙有不懂的,可以问你吗?”
研究专家肯尼斯·拉科瓦拉(Kenneth Lacovara)给我们解释道:“对于孩子们来说,对恐龙的痴迷,不仅在于这些真实而庞大的生物给他们的视觉和心灵震撼,而且还在于他们第一次尝到甜头——我比父母懂得更多。”
爱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认真倾听,给予积极反馈,是其中最好的方式之一。
方法三、塑造兴趣环境,不断添油加火
首席研究员乔伊斯·亚历山大说:“对恐龙的强烈兴趣,不是停留在情境上(对博物馆内,会大声咆哮的恐龙感兴趣),而是必须建立在对恐龙本身的兴趣上,例如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单个恐龙,包括习性、所处的远古时期、饮食爱好、前后食物链等。”
因此,除了引导和反馈,我们还必须塑造足够丰富的环境,让孩子有机会深入去研究,从而让那团兴趣的火,越烧越旺。
例如,每周带孩子去一次博物馆、图书馆,帮孩子找相关的恐龙纪录片,循序渐进地给孩子准备一些高品质的恐龙科普读物。
例如我最近入手的一套,叫《儿童AR恐龙科普立体书》,就让孩子爱不释手。
这不是一套普通的书,而是一套附带高科技AR的书,可以让“恐龙活过来”,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面前,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对恐龙的好奇心,点燃娃对恐龙的兴趣之火。
而且还可以互动,模拟恐龙走、跑、吃和对战。例如,其中的《恐龙复活》,书中的AR互动模型,可以模拟给强壮的暴龙投喂食物:
炫酷的大尾刺剑龙,原来是吃素的:
看愤怒的三角龙撞碎屏幕:
腕龙宝宝是如何破壳而出的,然后如何一点点长大:
有了这样高科技的AR恐龙科普立体书,根本就不用担心,孩子会对恐龙不感兴趣。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啊,生活在这样一个高科技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