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机构频频爆雷跑路,营造家长焦虑氛围,巨资打广告却不用来提升服务质量……在近期各地两会上,如何治理整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各方关注热点。
近日,2021年上海两会期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普陀区副区长王珏等提交了一份联名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培训市场综合治理力度的建议》,提出从立法角度细化职责、建立提前干预工作机制等建议。
多个地方的两会代表、委员也为管理培训市场提出许多建议,比如多部门合作监管、设立第三方账户随时监管企业资金去向等。
培训费少则3万,多则10万
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大量出现,乱象也随之而来。
山东省东营市政协常委、东营市青年摄影家协会主席延智调查发现,他走访的多个培训机构,都没有张贴或悬挂《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不能展示有关教师的资质证书。在询问时,有关人员以各种理由搪塞解释,且多家培训场所达不到主管部门规定的教室面积要求。还存在着有培训机构打着在职教师兼职的幌子,让人真假难辨。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种教育机构的收费方式和上课时间,多家培训机构晚上九点后仍在上课,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存在提前半年甚至一年收费情况。“这种收费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和家长受损失。”延智表示,有的教育机构还存在消防安全隐患。
此外,校外培训机构漫天要价的情况愈演愈烈。一小时收费2000元的跳绳班、面试“包过班”上万培训费……这些在培训市场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据调查,一个学生一年的培训费用少则3-5万元,多则10万元以上,造成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学生和家长反而不堪重负。收入不高的家庭为高昂的补习费用发愁,经济条件好的家长花大价钱,让培训机构对孩子实行一对一辅导,这就形成了新的教育不公平。”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田敏说。
青岛市政协委员、青岛瑞途升文化创意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亮认为,一个孩子每周要上多个培训班,由于培训机构分散不集中,导致孩子与家长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浪费在路上。而且,目前市面上的培训机构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存在无证经营、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混乱、安全隐患、监管空白等不良现象。
加强第三方资金存管
应该如何加强监管,防止出现企业跑路、退费难等问题?
上海市政协委员王珏表示,在课程预付费方面,上海明确要求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目前缺乏处罚的依据。
“填补超过三个月预收费周期等行政处罚设定空白,明确和完善相关处罚措施,保护学员、家长、教师、培训机构的合法权益。”王珏等委员建议。
长沙市政协委员易静建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选择1家银行,开立唯一的培训费资金专户,开立专户时与银行签订专户管理协议,同时银行按照协议约定,严控账户最低余额和大额资金流动,并通过系统对接方式向教育主管部门推送专户信息。
北京市政协委员、华夏银行战略客户部总经理何存近日提交的《加强培训机构消费者预付资金监管工作的提案》称,应尽快出台培训机构消费者预付资金存管规定,明确主责部门、存管方式、各方监管责任,选定部分线上培训机构作为试点,推动培训机构预付资金存管成为行业规范,切实保障消费者资金安全。
确保监管全覆盖
如何形成监管合力,有效监管培训机构?
王珏认为,应研究并制定企业退出机制,建立提前干预工作机制。“首先从立法层面细化监管部门执法依据。其次在股东变化或退出环节加强管控,做好经营风险预警,并加强相关部门信息对称。同时,在法律层面对管理部门的管理职责进一步赋权。”
长沙市政协委员易静建议,由教育主管部门牵头,对所有面向中小学生开展培训业务的校外培训机构进行监管,确保监管全覆盖。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防止重审批轻监管,坚决杜绝“不批不管”“只批不管”“严批宽管”的问题。
致公党泉州市委员会建议,筹建校外培训机构行业的专业委员会,由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负责人和教育行业专业人士组成。建立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自律制度,健全行业服务机制。
农工党兰州市委员会的政协委员们联名提议,加强基层建设,充实监管力量。一是抓好源头治理,把教育监管工作纳入街镇网格化综合管理。二是设立基层专职教育监管岗位,具体负责业务指导,街镇专职人员会同网格化信息员开展违法、违规情况排摸,提出初步处理意见。三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培训机构实行每三年一轮全覆盖式的督查评估。
东营市政协常委延智建议应发动群众采用举报等方式参与行业监管,优胜劣汰,淘汰掉无证办学的小机构。并加强师德教育管理,按照管理规定严惩到民办培训机构兼职的在职老师。
除此之外,王钰等政协委员建议,将违法办学者列入“失信”黑名单,取消其经营资质以及一定时期的从业资格,增加企业红黑榜宣传和警示作用,增强机构的办学自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