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两会强烈关注:一个心理教师咋呵护1500个孩子

主播君的话

近年来,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疾病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抑郁症、焦虑症乃至自伤等极端行为的出现有低龄化的趋势,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中国儿童青少年自杀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儿童与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人民网)

这样的数据是不是很让人难以置信?

现实中的案例更加让人触目惊心!

河北省小学生平板被老师没收公开批评,选择跳楼;

武汉中学生被家长当众呵斥教训,在家长走后选择跳楼;

呼和浩特小学生自杀跳楼,称自己患有抑郁症;浙江中学生跳楼……

这些数据和案例的背后正是越来越受关注的青少年心理问题。

《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8)》专项调查显示,青少年自杀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家庭矛盾(33%)、学业压力(26%)、师生矛盾(16%)、心理问题(10%)、情感纠纷(5%)、校园欺凌(4%)、其他问题(6%)。

青少年心理健康不是一个新问题,却是一直困扰家长和教育者的大问题。在今年的各地两会上,这个问题再次成为很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北京市政协委员杨立萍

2020年他们对北京市57所学校、160多名青少年展开心理健康调研,发现青春期孩子的焦虑、抑郁现象很严重,抑郁的比例超过3%、焦虑的比例超2%。

北京市政协委员、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由于疫情居家,孩子在和父母长期相处中可能会激发矛盾,又缺乏多元的疏解方式,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

问题很严重,现实中学校对这一问题应对的现状也并不乐观。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金英华

北京市有关部门已采取措施,在各个学校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心理教师,然而调研显示,学校之间对这个问题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在一些学校,心理教师与学生的人数比甚至仅为1∶1500,这样的师资配比很难对学生的心理给予针对性指导。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

广东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学校图书室很少收藏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科普等相关书籍和刊物,甚至空白,师生学习和查阅资料困难;学校心理咨询室简陋,摆设形同虚设,无专用场所,常常一室兼用或多用,且保密性、隐蔽性差;教师培训经费不足,教师公派外出学习或进修的机会有限。

课程设置方面,有的学校心理健康课程表只用于应付上级检查,成了摆设、门面,且教学点少而散、教学形式单一、不够系统。以补救和矫治为主的单一干预方式,心理干预技术性不强,心理医生缺口大,转介难、转介资源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差,更谈不上心理教育品牌课程。

那么这样的问题到底如何解?代表委员们表示,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努力。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燕化附属中学特级教师金英华

父母不能过度关注成绩,忽略了情绪情感的表达,“学业至上”并非评价孩子的唯一指标,学校的育人观念则注重“全面发展”。家长首先要改变自己,形成科学正面的教育方式。学校可以发挥作用,改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让家庭形成相对宽松的氛围,给孩子发展个性的空间。

在教育环境上,她强调要有能够慧眼发现问题的人,能够有一定策略解决问题的人。其他非心理教师应该探索如何将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的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让教育的多个触角融合在一起。

解决孩子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局限在学校,更需要社会、工信部等部门建立更大的平台,通过互联网手段构建学生、家长、班主任、心理教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入学时就让专业人士能观察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把心理健康工作的关口前移到预防阶段。

北京市政协委员杨立萍

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家长应该放下太多期待,不要被“名校情结”捆绑;社会舆论不应过度宣传“学霸”,而是可以多从德育和美育方面关注孩子。

北京市政协委员、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对于特殊群体的孩子,要入户实地家访,当发现学生家庭有重大变故、思想有重大变化、出现心理危机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干预。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幼儿园总园长朱敏

预防比干预更重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已提出,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学生健康体检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北京市政协委员、密云区教委副主任刘彦红

面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在关注孩子情绪、心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如何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疏导情绪的方法。社会各方要形成合力共同给家长“开课”。比如,完善家长学校课程,在家长学校中开展如何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类的课程,社区也应该开设类似的课程,当家长遇到孩子心理问题时,在家门口就能随时学到解决之法。

上海市人大代表丁明

在学龄前、9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中均需加强挫折教育。该教育不仅针对学生,还面向老师、家长。“学习成绩是一方面,但不是所有学习成绩好就代表成功和优秀,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正确面对压力和失败。”

为了让抑郁症患者接受更专业的治疗辅导,应增加心理辅导的专业机构,并多渠道增加高级心理人才认证方案。

上海市人大代表王秋月

鼓励青少年对于问题自我发声,而不是一味地作为“被研究对象”看待。“对于问题的背后成因,最有发言权的其实是青少年群体。参与发声,也能促进青少年对于问题的思考和认知。”

加强专业队伍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在学校发生的自伤行为为例,学生如果不想接受本校心理老师的帮助,应该给学生提供其他渠道的支持,如社工服务。

广西人大代表、南宁市第十四中学校长石鹏

建议中小学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通过普及性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为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019年1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中宣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到2022年底,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心理服务平台或依托校医等人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届时,50%的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60%的二级以上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30%的儿童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精神(心理)门诊;各地市设立或接入心理援助热线。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

给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