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年来都没有出现现象级的高校社区产品?

本人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做高校市场的生意,有以下感悟:

1. 校园市场用户群体更新快。你的用户每年要掉1/4,你每年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去重新拉新。如果你有校园代理or校园大使,每年都要像学生会一样去换届,拉新成本很高,新客教育成本也很高,而且是固定的高。

2. 学校大部分是封闭的,而且领导很多,很吃BD资源。一个学校,不同的部门负责不同的事情,老师很多。而且学校是封闭的,老师的话语权还是很重的,这块关系没打通,你做大了,辅导员直接下通知关你,你顶得住?

3. 变现难。商业化无外乎是培训班啥的。但其实学生要么是没需要,要么是没啥钱,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啥。你做的商业化,很多都不是刚需。

4. 舆论风险。学生群体可能更加激进一点,可能直接。可能你正常的产品逻辑,就会被学生一起骂。象牙塔的人们,集中来骂你黑心商家,你真的……

5. 推广成本高,现有山头横行。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地头蛇,无论是BBS,还是XX学生墙,还是XXX群群主,这些人一直在做社区,只是做的形式比较low,但都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你的对手比你更懂用户,而且没有成本,甚至用爱发电,你肝不过的啊。

当然,也有做校园生意做的很好的,例如:

1. 刚需工具类。超级课程表这种刚需工具类,学生很爱用。

2. 例如大公司的运营把颗粒度放的更新,例如智行学生免费高速抢票、智行学生卡,例如美团学生卡,滴滴学生卡……等等一系列的。还有就是各种成熟的产品,例如洗发水babab,本身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只是把学生作为个细分群体罢了。

3. 靠校方硬核关系吃资源,例如学校办毕业晚会的供应商,例如食堂供应商babab的

4. 前面提到的地头蛇。在一个学校,大概3W人吧,做一个大而全的东西,针对该校用户做多元化的业务。因为多元导致其难以复制到其他学校,但也因为多元,导致其能大大满足该校需求,建立门槛,让外来对手也进不来。

总结:校园只是市场,而不是赛道。

标签: 高校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