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这些国防生成了义务兵

小蔡,是他所在连队的一名文书,又是国防生,当然,他不是干部,是一名大学生义务兵。

关于他,关于国防生,关于这个快被人遗忘的群体,我觉得有必要说一下。

01

休假回来没多久,就听说某连队里分配了一位国防生,还是义务兵,这让我对这个国防生有了好奇心。因为工作原因,接触的比较多,在后来的聊天中,得知小蔡是南京某大学的国防生,在读大二。如果没有国防生改革制度,按照之前既定的政策,他毕业后就是一名军官。

要分流,摆在自己面前,是改专业,还是去当兵?

从小有军人情结的他,最终选择了入伍。

我问他,“有没有什么遗憾或者心有不甘的?”

他说,有过失落和彷徨,但是既然国防生改革已成事实,也就只能好好当兵。

下到连队后,小蔡因为在学校期间表现不错,办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又爱好写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连队文书的工作就由他负责了。谈起对未来的打算,他有点伤感的说:“当初入伍,学校保留了学籍,干完2年就回去,继续把剩下的学业学完。”

尽管他嘴上是这样说的,但是我从他言语之中能够感受到,他对退伍后复学也有担忧。比如说入学后,学业肯定要比之前吃力。比如,入学后年龄上大,会和其他同学有代沟。

尽管如此,他依旧表现很乐观的,连队的工作也干的很好。而同样是国防生的小李,却想转士官。

只不过小李是一名干部。之所以选择来当兵,用他自己的话说:“没有别的选择了,身边的几个好哥们都是国防生,后来也报名了。”谈及国防生,谈及如今的自己,他没有太多的话,只是说了一句话:“命运就该如此吧。”

他想套改士官,我问他,“好好的军官当着不香吗?为何要当士官?”他笑了一笑,对我说:“这是个好问题,你猜。”

他的笑,已经给了我答案,我突然在脑海里想起了最近比较热议的“如果军官能转士官就好了”这句话。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西藏某地,他们那批国防生很多人都去了“新西兰”。

他一干就是6年,有过憧憬,也有斗志,但是最后却对自己妥协了,他想复原,复原不成他想转改文职,可是最后只能对“现实”缴械投降了,可能这里面有一些个人与单位的原因,不得不知。其实,答案已经很明确了,他想转士官。也许,未来有一天,这可能是国防生的一个归宿吧。

02

国防生,成了一些人心里永不磨灭的印记。

2017年5月26日,国防生制度宣布取消,从那以后,2016级国防生成了最后一届,直到现在2016级国防生本科毕业,在校国防生落下最后一幕。后来者不再来,这是一种不为外人所知的落寞。

2018年起,国防生非指挥类只能报考军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不得报考地方院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

这标志着消化在校国防生,正式进入了议程。

在校国防生何去何从?是继续进入部队任干,还是转改文职,抑或是分流?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期许着,迷茫着,彷徨着……

谈及当初为什么要报考国防生,小蔡对我说了这段话---

国防是国之重器,国防生是重器中的一把镰刀,我愿成为这面旗帜中的一把镰刀。

国防生停招了,可十八年来已经进入部队任职的毕业国防生们,不是什么历史遗留问题,更不是什么毒瘤。

东华理工大学国防生刘刚,西南财经大学国防生曹顿山,长安大学国防生张宏发、黄凯,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生尚琎……还有许许多多不能言说不可报道的牺牲者……

他们的名字不应被遗忘,一代代国防生匍匐前进的努力不应被抹杀。

有人对自己成为国防生,做了一个总结:

我们国防生,不会是制度的牺牲品,不会是人生的迷茫者。我们会用时间证明,不管在哪,我们都很出色。不管在哪,国防生的名字是我们不变的烙印。

我有个同学的弟弟是某连指导员,也是一名国防生,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国防生中的一把镰刀,把自己的热血撒在军营里的每个角落,用自己的忠诚之刀,割除一些彷徨的野草闲花。

03

改革还在进行中,义务兵是军旅生涯当中最值得历练的2年,无论国防生义务兵,还是大学生义务兵,都是改革强军之路的一粒种子,种子何时能够结成果实,答案交给时间,也交给自己。

“折腾了两年后才发现,重要的是你想成为怎样的人,当初来这儿的身份其实并不那么重要。”这是一位退役的国防生义务兵对我说的话。

今年9月份的他退役了,离队的时候和他视频,他是笑着走的,但是这笑中是有泪水的,我懂,他也懂,当过国防生的人也懂。

来源:三剑客

最新资讯

文档百科

CopyRight © 2000~2023 一和一学习网 Inc.All Rights Reserved.
一和一学习网:让父母和孩子一起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