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3年投资100万却无缘985!当下家长急孩子疲,教育问题在哪?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最后的失望值越大。
有一个朋友,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真可谓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孩子从小学就送到了市里就读,初中和高中又送到了省城学校就读。初高中6年就花了100多万,就单补课费一项,每年都在10大几万以上。
朋友为了孩子,真的是舍得下血本。
他满心的期待是,孩子将来能够考进985大学。
但孩子到了高中阶段的学习并不突出,甚至到了高三最后一年反倒下滑得比较厉害。
孩子的学习现状,逼迫家长把985的追求目标降到了211。
但事与愿违,高考结束之后,孩子的成绩仅仅只能达到二本线。
这个现实真可谓迎头泼了朋友家一盆子冷水。
接受也好,不接受也罢,但摆在眼前的客观现实就是这样。
从孩子的角度上来说,其实孩子学得也挺努力,挺辛苦,挺艰辛的,但结果就是这样的结果,谁也不愿意有这样的结果。
其实,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我一贯主张用平常心做平常事,尽力而为,但不要刻意而做。
孩子将来到底能上什么样的学校?除了家庭的教育投资以外,其实更重要的还在于孩子自身的努力和天资。没有孩子自身方面的努力和天赋,家长单方面投资的再多,努力的再多,结果未必能够达到自己的期许。
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真可谓是倾其所有,尽其所能不惜代价,不计成本。
但即便是家长花费了再多的心思,付出了再多的努力,投入了再多的金钱,但孩子的学习也未必是优秀的,卓越的,也未必最终能够达到最终的理想和目标。
孩子学习的事情是自己的事,家长是没有办法代替的,也代替不了的。
孩子与孩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学习自觉性和自主性。
但凡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孩子,无一例外都是学习特别自觉自主的孩子。
任何一种教育,最终都要内化为孩子的自我教育。没有孩子自我教育的教育,都不是成功的教育。
任何一种教育最终都要内化到孩子的自主能动性上,如果孩子内心一点触动都没有,怎可能要求他的行为出现变动?
也就是说,如果家长的教育不能够促使孩子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矫正,自我暗示,自我批评,自我反省,心存感激的话,怎么可能促使他的行为发生改变呢?
如果孩子的自主能动性不能够得到触发,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情感之泉不能够激起涟漪,纵使家长下再多的苦功,费再多的也是低效的,甚至是负效的。
所以,我们培养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得切实关注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想尽一切办法去激发调动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孩子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能够被激发调动起来,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
文章|综合整理自网络,图片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仅作分享。我们尊重作者版权,由于文章无法核实出处,如不慎侵害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