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由《中师生》公众号发起的“中师生口述历史”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已经发布了多篇回忆文章。有许多中师生已给我们消息,确定动笔,写写当年自己的人生经历。今天,我们发布甘肃省肖长庚老师回忆文章《芳华不再空追忆》。原文15000多字,我们分五次刊出,欢迎大家阅读。今天发布第二部分。
原题:芳华不再空追忆(二)
作者:肖长庚
二 冬检断电,早早起来做饭,却意外将早饭倾倒在地
中师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一所小学初中一贯制的学校。全校小学五个年级,初中三个年级。那是一所怎样的学校啊!
当时这所学校八个年级,可是全校学生加起来不足一百人。在我任教的十一年间,这个学校学生最少的时候,只有七十多个学生。全校学生站在运动场上,就像一个班的学生。有一年开学,学校派我去县城买教材,全校学生的教材只有两麻袋,我搭班车就送到了学校。
报到那天,学校校长让我住一位才调走的老师的宿舍。宿舍是一排靠近公路的房子,不足十五平米的一间宿舍兼有三个功能:办公、寝室和厨房。每天都会有灰尘落在房子里,先一天打扫好的办公桌,次日起来就会落上薄薄的一层灰尘,窗子上还缺着两块玻璃。
后来住久了才弄明白,这种房子,修的时候,顶上只架了人字梁,瓦片是摆上就了事,不用泥巴糊,通风透气。用竹席子钉成天花板,竹席子也不密封,同样通风透气。
房子地势高,底下公路过车扬起的灰尘,就有一部分飘进我的宿舍。这个问题无法解决。而窗户的问题经过交涉后,校长同意割一点塑料纸蒙起来。如此才解决窗户缺玻璃的问题。
宿舍门上没有锁,就连挂锁的门扣子都没有。还是一位住在学校附近的学生从家里拿了螺丝刀和钳子,帮我安装的门扣。我自己在供销社购买一把挂锁锁住门之后,才打车返回家乡去取被子等生活用品。而那位帮我安装扣子的好心的学生,也成为了我毕业后带的第一个毕业班的学生。
住进这样的宿舍,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但是条件之简陋,还是令人唏嘘。就在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冬天,有一回,我患了重感冒。我是属于长时间不感冒,每年就感冒一两次,这一两次感冒就非常严重的这样一类人。
那一次感冒也很严重,当天下午觉得不舒服,也没在意。到了晚上,就越加严重。挣扎着起来,去乡卫生院找医生看病。卫生院大门紧闭。返回之后,只好继续睡下。到后半夜,冷风从窗户、房顶吹进来,我冷得浑身发抖,浑身酸软,毫无气力。起来喝了一些开水,都觉得如饮甘霖。
后来实在冷得受不了了,只好把办公椅子和一只凳子压在被子上。可是,还是不能御寒。那一晚上,我就像一只寒号鸟。孤独、可怜、无助。
当地没有可以买饭的地方,也没有人出售蔬菜。往往是从家里拿菜,就要吃一周。夏天的时候,蔬菜不能长时间储存。后半周就几乎没有蔬菜,只有洋芋(土豆)做菜,好在洋芋是万金油般的蔬菜,怎么吃都可以。
现在我还记得,到学校第一学期,临近放假的时候吧,农电线路要冬检。接连好几天都会天一亮就停电,一直到天黑才会恢复供电。没有饭馆,意味着停电就会挨饿。我只好摸黑起来,和面扯面,烧水下面一通忙乎。
有一天早上,好不容易把饭做熟了,最后一尝,好像还缺点味道。于是把饭盆放在案板上,取来装酱的瓶子。冬天瓶子冻紧了,开瓶子的时候,不注意将案板弄翻。一盆饭全部扣到了地上,这个时候,电灯熄灭了——停电了。
那一天,我就饿着肚子,给学生上了一天课。到晚上,电来了才赶紧做饭吃。
后来有好长一段时间学校干脆没有电,据说是变压器负荷太重烧掉了。全村和各单位都停电很长时间,也没有人管这个事。
一年多之后,乡政府出钱购买了新变压器,但是,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给学校通电。
记忆中,好像这次学校停电大约有三年多的时间。于是,这里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同一个村子,一边灯火通明,另一边黑暗沉寂。其他地方打麻将、喝酒是电灯明晃晃;教师办公用蜡烛暮沉沉,学生上自习用煤油灯是暮沉沉。
以前用电煮饭的我们,只好打主意解决这吃饭的基本问题。少数几户带家属的有厨房,有柴火灶,自然不在话下;我们单身教师就不好解决了。
后来,我只好找来一只盆子,捡来三片瓦片立在盆子里,用泥巴糊住固定,再用铁丝捆扎几道加固。做成了这只简易土灶之后,才勉强解决了吃饭问题。不回家的星期天,几个人就会相约去山上捡柴。
记得有一次,教体育的小宋老师,在捡柴的时候,打死了一条蛇,蛇比较大。就拿回拾掇干净,煮着吃了,也给大家打了一次牙祭呢!套用今天网络语言来概括的话,就是“说多了都是泪”啊!
大文豪高尔基曾经说过一句话:“苦难是人生最好的大学”。我想说的是,如果能够选择,我更情愿不遭受这些苦难。不过,那时候却挺过来了。不仅挺过来了,而且还圆了我的大学梦。
关于上大学,一直是我的梦想。我想也是大多数上进心强的中师生共同的梦想吧!
毕业次年春天,我就专程去教委找过县教委主任。当时打听到教委主任正在教委开会,我就直接去会议室找到他,简单地说了我想参加成人高考进修的事情。
教委主任也简单地打发了我:“今年我们不考虑放人去进修!”后来,我才知道,还是有人去参加成人高考,去进修了。
此后,每年我都想办法,希望能够得到教委的同意,能够参加成人高考。但是,一直到1998年,都没有成功。另一边,我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在教委主任冠冕堂皇的“今年不放人进修”的屁话的掩护下,其他人去进修。
我甚至都找好了高中教材,一有空闲时间就在学校的护坎边上看、记、读。但是却没有得到进考场的机会。
记得有一次,迟我一年分到学校的一位老师看到我这样,就说:“不用这样辛苦啦!你这样就没有时间和别人多交往,别人都没有机会了解你。”
那时候,我还乐观地说:“不用别人了解我,只要自己对得起自己就行!”我还同她开玩笑说:“不要往我伤口上撒盐了!”意思是年年准备参加成人高考,年年都没有成功参加。后来,这位老师都通过了成人高考,去了省教育学院进修了,我都还在作着参加成人高考的梦。
渐渐地我也明白了,那些成功参加成人高考的教师路径。但是,我有我的坚持,我有我的底线。就像当年初三考试前的冲刺阶段那样:我情愿三天三夜思考一道难题的解法,也不会去问一下同学或者老师,我喜欢那种苦苦思索之后,豁然开朗的成就感。
然而,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报考自学考试的,是另一件事情。记不得是参加工作第几年了。有一次去县城办事,机缘巧合下,就看到和我同一年毕业同学的工资,比我高出许多。询问之后,才知道那同学毕业后就上了陇南教育学院。
当时我询问人秘股的工作人员:我同学和我同一年参加工作,怎么工资会比我高?那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人家是大专文凭。你看,等若干年后,你同学当上了县长,人家的工资还会和你一样高吗?”这话深深地刺激了我。
我是草根,当不了县长。我能做的,就是考一个大专文凭。但是,又不愿意去求爷爷告奶奶,那就只有自学考试一条路可走了。
终于,在1998年下半年,我如大梦初醒,认清了我所处的时代和环境,走上了不用求人的自学考试之路。这一脚迈进去,到2006年取得了专科和本科的学历,用时八年。
后来我想这八年,就是我的抗战!
学习的艰苦自不必说。有一年上半年,报考了四门自学考试课程。临近考试,还要看书。但是春困厉害,有时候看书学习,不知不觉就会睡着。醒来唯有叹息时间白白流失。
后来,想到一个办法:用盆子打一盆冷水,看书学习的时候把脚伸进冷水中,来提神。水不凉了,就再换一盆。这办法果然有效。
四月考试,四门全部合格,还有两门考了八十多分。后来将这个事写成散文《早生华发终不悔》,投稿给《自学考试报》,居然刊出。还得到一点稿费,使我备受鼓舞。
考新闻专业专科期间,有一次,我将本校一名初中学生返校时连人带自行车掉下悬崖受伤,被正好经过的班车上几位乘客看见,送入医院救治的事,写成新闻稿件投稿后,也被《陇南报》报刊登出。这些,也算是天道酬勤了吧!
自学考试,最大的困难是找教材难。那时候,不像现在的自学考试,专门有供应教材的网站,也有各大学出版的专门的教材。与那时候的考生相比,现在的考生是幸运的。
最初,我考自学考试,从武汉大学出版社邮购部邮购过教材;也从偶然在考场上认识的素昧平生的老乡处借阅过《新闻写作》教材;委托在北京打工的堂弟在首都购买过教材;也曾经拜托私人书店老板代寻《新闻学概论》邮寄到学校,我再把书款通过邮局汇给他,陌生人之间也由于这次交往,建立了一生的完全信任。后来,学校有需要书籍的同事,也是我联系这位老板,寄书、汇书款。
相比较而言,学习的苦不值一提,寻找自学考试教材的辛苦才是苦。好在我坚持下来了,回过头去看一下自己走过的自考之路,虽属被逼无奈,但是这条路又是令人骄傲和自豪的。
当我辛辛苦苦取得专科学历,交给县教委人秘股的时候,人秘股工作人员告诉我:中专毕业五年之内取得专科文凭才会涨工资,五年之后取得的,就不涨工资了。这话犹如一盆凉水,兜头浇下,使我心灰意冷。
后来,还是坚持考本科,是因为我觉得考文凭不仅仅是为了涨工资,这个过程其实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吧!就是这个信念支撑这我,让我将自学考试之路走下去。
作者:肖长庚,1989年考入甘肃省成县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后,在文县玉垒九年制学校作教师。1998年参加自学考试,2002年取得新闻专业专科学历;2006年通过自学了考试,取得法律专业本科学历。2003年,通过公开招考,考入县电视台做新闻采访工作;2009年,通过公开开招考,进入基层司法所。同年,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现供职于文县法律援助中心,作法律援助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