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教育越来越重视,不少村民进城打工创业或买房安家,为的是让孩子能在城里读书,近些年,城里学校“装不下”,而农村一些学校生源逐渐减少,成为“两极分化”,不过,在皖西南山区,有一所靠近山边的学校,前些年学生不多,然而,近两年孩子却不断增加,不少外乡镇人家的孩子来这里就读,是什么原因呢?
这所学校在山区,原是村里的一所小学,以前,在这里读书的孩子大都是本村的小朋友,和其他乡村小学没有什么区别,不过,现在这里却招来了不少外乡镇村的孩子,那么,外乡镇的孩子为啥会到这所山边小学读书呢?谈起此事,附近村民介绍说,主要是学校更改了一下“名字”。
村庄位于县城所在镇境内,距离县城不远。两年前,有关人士看到城里的学校无法满足农村进城孩子读书的需求,如果不安排孩子读书问题的话,给进城村民带来极大不便,后来便想到了周边学校,建议其到县城周边的学校读书,可是,很多人进城后,想到又把孩子安排山里小学读书,学校环境和教学质量能达到城里的标准吗?心里有不少的问号。
后来,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山边小学更名为城里某学校的分校区,间接告诉学生家长,这所学校与城里的学校在校园环境及教学质量等方面都是一样的,至此,解决了学生家长的顾虑。
有的村民进城务工,但在城里没有房子,无法让孩子在城里学校读书,若孩子在老家学校读书的话,家里没有其他人来带,谁送孩子上下学是一个问题,如果孩子父母留一个在老家,势必家庭收入会减少很多,因此,让这一部分学生在县城周边学校读书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最佳办法。
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建设了足球场、跑道等各种配套设施,校园的一个角落还安装了乒乓球桌。
学校教学楼上张贴着校训:立德、立言、立行,成人、成才、成功,除此之外,还安装了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校训,激励孩子们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学校围墙的外边是一位村民的家,村民家养了狗和鸡,门口还堆放了不少柴火,无论是房子的外形还是摆设与其他农村人家没有特别之处。
不远处,有一位村民正在建造漂亮的楼房,送孩子读书的家长说,这里也算得上是“学区房”了,以后,这样的房子越来越吃香。
来这里带孩子读书的外乡镇学生家长在附近租村民家的房子读书,带动了村庄的发展。楼房的边上有一口水井,水井的边上建造了洗衣池,村民和学生家长在此洗衣物。附近村民对家长说,在城里读书,一年下来,水费要不少钱,而在本村读书,用水不用花钱。